文章内容

台州学院 - 《台州学院报》

二手号码之殇

2018-06-15     浏览(75)     (0)


  “您尾号为XXXX的银行账户被支取5000元。”近日,不少新办理手机卡的用户都收到了此乌龙信息。经调查发现,这是当事人办理的二手号码所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号已然成为当代人的身份证,而这些“一机二主”事件则使二手号码的安全隐患暴露无遗。
  大数据时代下每个人的生活都有迹可循,有心人若想要猎取信息,通过手机号进行追踪就是最快捷的手段之一。而随着手机的普及,市面上的手机号供不应求,二手号码应运而生。但新旧手机号易主并不尽如人意,不少购买二手号码的用户时常收到原机绑定信息的骚扰,甚至获悉原机主更为私密的个人信息。原机主的个人隐私被泄露,现机主的日常生活受到困扰,这绝非流通二手号码的本意。
  二手号码的出现是为了应对手机号码资源短缺的问题。国内的手机号码数量有限,号段由运营商统一提供,属于“稀缺资源”,这导致手机号码数量远不及手机产量。同时,各大手机运营商为吸引消费者,不时推出优惠套餐,而国内“携号转网”的服务有诸多不便,不少用户为获取优惠不得不“弃号转网”,由此产生大量弃号。运营商出于成本考虑,亦越来越倾向于采用二手号码。然而手机号易主容易,相关应用的解绑程序却过于繁琐,层层自证过程让大多数机主望而却步,加之部分应用程序的注销入口隐蔽,易被机主忽视,也导致大量隐私信息的残留。此外,电信运营商和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之间缺乏及时沟通,致使用户的信息安全防护出现漏洞。
  解决二手号码问题之路,漫漫其修远兮。为保护个人信息,用户自身应该及时对曾经注册过的软件进行号码的解绑,并且对部分仅使用手机验证码即可登录的应用加以留心。除此之外,互联网平台也应增加安全措施,使用户的信息安全得到保障。解决二手号码所带来的困扰,需要打出多方合作的组合拳,当一个新号码重新进入选号系统后,相关企业应该及时通过共享平台辨别原号码是否已失效,并告知原机主进行相关的解绑程序。
  生产决定消费,要从根本上解决二手号码问题,应从运营商的角度去寻找突破口。据调查,大部分用户更换手机号码是为了解决异地号码问题、更换更实惠的套餐等。因此,未来若能解决异地手机号使用不便、携号转网受限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就有助于减少用户被动更换手机号的尴尬。其次,运营商也应拓展手机号码的设计形式,增加手机号码的资源,进一步减少二手号码在市场上流通的数量。“二手号码”之殇是现代通讯技术漏洞的缩影。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修正,二手号码的普及势必会造成用户隐私的大量泄露,使任何人在互联网中都可能成为“透明人”。现代人在享受通讯工具为己所用的同时,切忌为工具所役,以隐私献祭通讯革命,成为科技文明之殇。
  学生记者 钱彦吉 沈 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