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西南油气田新闻中心 - 四川石油报

溪边竹陌上桑

作者:■李国辉    
2010-05-08     浏览(246)     (0)

  天气骤然升温,仿佛一下子入了盛夏。妹对母亲说,该穿单衣了,周末出去买两件衣服吧。母亲照例又是拒绝:衣服有穿就行,买那么多新的干啥呢?把买衣服的钱拿点去充话费,长途贵,用钱快。妹知道,妈总惦记老家的人呢。
  2008年暑假,哥回老家把父母接去了青岛。母亲由于过度劳累在1997年中风,虽然医治及时,没有瘫痪,却也落下了手脚不利索的后遗症。因为行动不便,她很少出门,这次却要去几千里外的地方。想着遥远的路途,又是汽车又是火车,母亲很不想去,她怕回不来了。到了那么远的地方万一有个三长两短的怕给儿女们添麻烦。她说好多比她后生病、年龄比她还小的人都不在人世了呢。父亲说要让母亲出去见见世面,这次再不出去转转,以后恐怕就更没机会了,母亲却很犹豫。在儿女们的劝说下,父母平生第一次出了远门。
  都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可父母亲千里迢迢地到了大儿子身边,几天新鲜劲没过呢,又开始担忧家里了。能在电话里听到小孙子奶声奶气地喊一声“阿公阿婆”,两位老人就高兴得合不拢嘴。电话成了他们最离不开的工具,每次打电话是最热闹的事。从儿子儿媳孙子孙女挨个讲,从田地里的庄稼讲到圈里的猪牛,再到笼里的鸡鸭,没有一个人或物会落下,还有乡邻的婚丧嫁娶也需要了解了解。如此一圈下来,少则二十分钟没有了,挂上电话,还要回味回味,探讨半天呢。
  常常想念母亲,不仅仅因为时空的距离。母亲不识字,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可这丝毫不影响母亲的伟大。有人说,没有文化不代表没有思想。这方面,母亲永远是我们的一座丰碑。经历了很多磨难,才把世事看得透彻。平凡的人,也可以是生活的智者。母亲很瘦小,却有宽厚仁慈的胸怀,从不与人计较得失,凡事都“让得人”。“让得让得,自己总会有所得,你们看我中风都十几年了还健康地活在世上,不也是一种得吗?”母亲总是教导我们说,把钱财看轻点,把名利看淡点,身体健健康康的,家庭和和气气的,比什么都强。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儿女个个都有好前途,他们起早贪黑辛苦劳作,努力创造条件,说“前人强不如后人强”。小时候家里贫寒,儿女们交学费都很困难,为了我们能上学,母亲不得不向街坊邻居们东拼西凑地借,有时难免有人说些风凉话,劝母亲不如早些让孩子回家帮忙干活,可母亲不这样认为。正因为母亲的坚持,我们才得以继续读书。为给家里减轻负担,哥初中毕业后就在家学习栽桑养蚕,挖塘养鱼,还修建笼舍养了兔,很多办法都试过了,可收益并不大。在母亲的支持下,哥去了青岛,帮人打工,摆地摊,经过艰苦打拼,日积月累,条件逐步改善。小妹一家人也在哥那里安定下来。
  去青岛之前,父母就计划在哥那里最多待两年,今年暑假就要回来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应该很快就会过去的,可母亲却在掐着指头算啦,好像时间漫长得让她难以等待。我劝母亲说,城里的街道又宽又平,有公园有超市,生活要方便很多。回老家,坡坡坎坎的,只有你熟悉的那片竹林和桑林有些平坦,就巴掌大的地方,难道你还没转烦吗?母亲对于我的话很是不屑,对我说,那片竹林和桑林,是她亲手种植的,年年春天都冒出很多竹笋,看着它们慢慢长高长壮,就像看着你们长大一样。还有那片桑树林,桑叶绿得耀眼,今年又结好多桑葚吧,一串串紫色的桑葚,看起来可诱人了,摘下来泡上酒,酒都是紫色的。孩子们在竹林里玩,鸡们在树下找吃的,这种生活母亲很喜欢,悠闲自在。城里生活再好,可一天都闹哄哄的,怎么也无法适应。母亲的话不无道理,我不好再多说,尊重父母的想法,应该是孝顺的吧!老人都希望叶落归根。母亲还说,她要早点回来,为父亲明年的八十大寿做准备呢!
  告诉父母,在暑假就去顺顺当当把他们接回来,回老家平平安安地享受晚年,是我在母亲节前送给母亲的最好礼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