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一个五四青年节过去了,我的思绪又一次飞回到从前,飞回到野外,飞回到自己20岁左右的青春时光。
2006年,当我50岁被返聘回单位时,曾雄心勃勃要用我几十年厚重的野外经历,再次书写出从前的辉煌。岁月不饶人,在寸草不生、烈日如火的青海高海拔戈壁滩上,驰骋的步伐中,我与年轻人的距离越拉越远。稀薄的空气,让人不得不张大嘴巴大口大口地呼吸,快要憋炸的心脏仿佛要跳出胸膛,也许真要把躯体留在这只有稀少骆驼刺的戈壁滩?那一刻才真正体会到岁月不饶人,我真的老了。
1973年,我从部队下来后就被安置在四川石油地调处,从事找油找气的野外勘探工作。长期的野外施工,生活条件物质条件异常艰苦。那时人年轻,正值20岁上下,也没觉得有什么苦和累,有时实在太累,睡上一晚体力也就完全恢复。不懂事的我们常常讥笑那些40、50岁左右的老工人动作慢,当时我们竟拿自己的青春与别人比,现在想来十分可笑,人,不到一定的年龄段是体会不到这其中真正含意的。
青春年少真好。整天曲不离口,活不离手。不知苦,不知累,少有烦恼,多为快乐。野外施工一天十来个小时,不知疲倦是怎么回事,五四青年节,在野外施工作业一整天,收工回来后还要组织团员、青年举行篮球比赛,并且打满全场,第二天一早,照样野外施工。
年轻人不知疲劳其实也只是相对而言,跑野外搞勘探,翻山越岭,一天十来个小时哪有不累之理,只不过人年轻恢复快一点而已。在邛崃天台山密林丛中的施工,人实在太累,我们就躺在山上的蕨鸡草上小憩;在半夜返回驻地的仪器车上,人站在车上,手拉着扶手竟然睡着了,汽车一拐弯,重心偏移,人重重地摔倒车上,引得一车人大笑不止,爬起来还不知怎么回事,站直了继续睡。青春在漫漫勘探路途中悄悄流逝着。
穿越邛崃天台山无人区时,干蚂蟥爬满全身。在密林深处,我们脱光衣裤抖落掉工衣上的干蚂蟥,又继续前行;在水草茂盛,潮湿阴冷的河畔穿越,时常与出没的毒蛇相遇,手中的竹棍边走边敲打路旁的草丛,谨防不速之客从脚下窜过,而勘探的脚步没有因此而停止过。
流火的七月,酷热的达县,浑身长满痱子,把青春的汗水洒在了铁山之巅。烈日下从身上渗出的汗水很快被太阳晒干,用手一摸,一层盐粒。宣汉的七里峡,陡峭的悬崖,湍急的河流,三伏天,在密不透风的竹林里穿行,冷汗湿透了全身。1976年在毛泽东主席逝世的日子里,我们冒着大雨步行二十多公里,从富顺的大山里走出来参加追悼会。雨水从头淋到脚,不分男女老少,全身衣服没有一寸是干的。夜走猫儿岩,伸手不见五指,我们在陡峭的山路上一步一步坐在地上往下蹭。从农家居住归来,在身上竟找出125个虱子。
青春路漫漫,15年的野外勘探生涯,一路向前,从川西平原走进邛崃、雅安;从荣县、自贡、威远走到富顺、宜宾;从成都走到西昌;从隆昌走入达县。可以说,在四川盆地内,青春的足迹把巴山蜀水的崇山峻岭都走了一个遍。
往事不堪回首,青春不会常驻,一路走过的青春岁月,我们无悔无怨,因为我们把青春的诗篇写在了巴山蜀水的大地上。那一座座油气田,一个个地下的油气构造,就是对我们远逝青春最好的回答。
今天我们老了,但我们也年轻过,岁月无情,来去匆匆,我们这代人曾经历过无数艰难岁月。长身体时,遇到自然灾害;读书增长知识时,遇到文化大革命。在我们的身上,刻满了历史的痕迹。尽管一路坎坷,但我们问心无愧。
我们不会忘记过去,请你们也别忘了我们。
题图为检波班人员春季水田中放大线。(此图片摄于199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