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潍坊学院 - 《潍坊学院报》

老屋情怀

作者:  王小霞    
2009-03-21     浏览(153)     (0)

  使我久久不能忘怀的是几年前的那几间老屋。
  不知岁月的风霜在老屋的面庞上留下多少痕迹,但清楚的是,我出生时它便站在那,守望着一个家,守望着几代人的幸福。
  老屋很丑且颇有些简陋,与周围人家的房子相比,它便更像是一只丑小鸭了。墙面受岁月的风化已剥落了往昔的动人容颜;地基已被屋檐上淌下的雨水敲打得千疮百孔;墙角的蛛网在风中飘摇摆动,一圈一圈如年轮一般记录着流逝的年华,但恰恰就是这样的几间老屋陪我走过了童年、少年,在我心中扎下了不可撼动的根须。
  老屋已在几年前被改建了,如今在它的位置上堆垒的是一座二层小楼,远远望去,它颇有些鹤立鸡群的孤傲,因而也少不了有人投放羡慕的目光。然后,老屋情怀却日益浓烈,那些关于老屋时代的故事在寂寥的夜也常常会跳出来拨动我的心弦。
  前些年家境一直不好,在老屋时代我们尝尽人间辛酸。
  前几年夏天的一个黄昏,哥哥收到了盼望已久的大学通知书。清楚地记得,激动的笑容在哥哥脸上肆意的绽放,他手中紧握着通知书,奔跑着,高喊着“爸!妈!通知书到了,通知书……”然而尤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接过通知书时的表情:高兴之余多了几声叹息,悲哀之余夹杂着几分自豪。母亲的目光缓缓的游弋着,徘徊着,最终定格在那几间破败不堪的老屋上。而父亲慢慢接过通知书,默默的转身,静静的走到老屋前的石墩前,缓缓地坐下来,这一系列的动作原来是如此熟练但在今天又是如此的陌生。
  夜半,缺月挂梧桐,人未眠。
  院中父亲独坐,静静的,只有手中的烟头在闪烁着它残余的光亮,似乎在诉说着不尽的故事。屋里的母亲在忙碌着收拾些什么,时而会用手摸摸微红的双眼,每当这时,口中总是念叨着“怎么沙子又进了眼了!”紧接着又是一声长长的叹息。沉默,沉默,沉默。周围的空气似乎被冷凝了,有种让人难以呼吸的尴尬。
  黎明咬破了黑夜的唇,将那一抹血迹涂抹于天际,一瞬间,东方的曙光照亮了的老屋。父亲抖了抖身上的烟灰,踉跄地进了里屋。“刚儿,去吧!这可是咱老崔家的喜事!”父亲的话语中多了一份坚毅与刚强。
  时间模糊了往昔的记忆,不记得那些日子我们是怎样熬过来的。只晓的,母亲头上的白发似是骤然间增多了好多,脸上的皱纹也夺走了昔日的光彩。衣带渐宽,面庞也消瘦得很,父亲曾经魁梧的身躯也终究敌不过生活的压力。为了哥哥的学业,父母识尽人间苦味。而老屋像是一位洞察世间浮华万千的智者,一直默默地守候着。
  穷困中,老屋沉默着,守望者我们苦涩的幸福;富足中,老屋更加沉默了,不再守望却是为了让我们去开辟新的幸福征程。哥哥工作几年后,父母便攒足了钱,筹划着改建我们的家园。新居屋檐下,父亲仍是常常坐在阶前,默默地吸着烟,是在回味老屋的风情,或许是在细读人间风情吧!
  岁月变迁,但总会有些东西让我们难以忘怀;世事难料,但总会有那份父母情让我们不敢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