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学院 - 《潍坊学院报》
荒唐旧事
作者:王学坚
不一会儿渡筏行出江心。我环顾四周,只见周围皆水,无依无靠,心里非常紧张。这时又刮起风,江面上波涛翻滚。我们的渡筏晃得厉害,吓得筏子上的人紧紧地挤在一起不敢动弹。有几个女孩子吓得“吱吱”地叫。突然,渡筏上响起了诵读毛主席语录的声音:“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于是,全筏上的人便喊着这语录奋力向前。最后,渡筏终于算是安全靠岸。
上了岸,走出码头,便是南京市区。这是我第一次到南京,感到十分新鲜。我发现南京并无多少高楼大厦,马路旁全都比较的朴实无华。我的心情很愉快。但直感肚子饿得慌。吃点什么呢?我一边走一边琢磨。忽然看见街上有支着大炉子卖小火烧的,那炉子就同我们潍坊的烤地瓜炉子一样。我走过去买了两个吃。小火烧带着芝蔴又酥又香非常好吃。此后我才知道这是有名的 “南京烧饼”。吃了东西心里踏实了些。这时天色已晚。我赶紧找到南京师范大学在那里“下榻”住下。南京师大原来是国民党时期的金陵女子大学,校舍都是民族形式宫殿式建筑,古色古香,很是漂亮。但我们住的是教室里的地铺,地上铺了些稻草,有一些简单的薄被子。晚上裹着衣服睡下,死沉沉地睡了一夜。一早醒来,感觉到身上痒痒的,翻衣细看才发现上面爬上了不少虱子。
第二天,我在南京逛了一天,参观了南京大学、南京师大,瞻仰了中山陵和雨花台。中山陵的苍松翠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雨花台的雨花彩石使我惊叹玩味不已。在雨花台,我站在“死难烈士万岁”的墓碑前,手捧着《毛主席语录》照了3张相。当天傍晚,我又挤上从南京开往上海的列车直奔上海。到达上海时已是晚上十一点多。在蒙蒙细雨中,我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叔父的家,到叔父家时已经近深夜两点。谁料到到叔父家后我突然感到头疼发烧,接着便上吐下泻,一量体温三十八度八。在这里我终于病倒了,一病就是五六天。
手持棍吓走行人1967年夏天,文化大革命进入相持阶段。运动一开始的革命高潮已经过去,下一步的斗批改又难以深入进行。造反派内部的分裂越来越厉害,内战武斗的形势已现端倪。学校两派的大喇叭整天地哇哇直叫。但是,除了两派的铁杆分子在紧张忙碌外,大部分同学处在逍遥状态。正像当时的大字报楹联所说的:“××楼阴沉沉刀粮入库,××楼冷清清马放南山。”逍遥的同学大都在做什么呢?有的已回家探亲,有的去外地旅游,有的在挥毫练字,有的便打牌下棋。我们宿舍的这几个人则喜欢到学校附近散步。散步一般在晚上进行。这时夜幕逐渐降临了,空气也慢慢凉爽下来,我们三五个人便相邀行动起来,为屠格涅夫所说的,到周围的大自然里,到树林里和小河边去寻找些什么。(连载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