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潍坊学院 - 《潍坊学院报》

那时的节日因为我们而淘气

2010-01-08     浏览(216)     (0)

中国节日之乐乐开心事。回忆九几年广告时的童趣童年和玩伴生活。那时男孩子爱放鞭炮、去扫墓等有趣活动,夜晚喜欢和家人一起庆祝中国节日,尤其是鞭炮声。文章描绘了那段充满乐趣和快乐的童年生活。


  “黑芝麻糊来”,想想便觉得好笑,咱是不是太幼稚了呢,那是九几年的广告,小孩子们看了,就总是嚷嚷着要喝,但那时家里的日子过得都不是很好,就跟着电视上的动作把那玉米糊糊当成芝麻糊,用小舌头慢慢吮吸。
  而我们男孩子就整天揣着一大兜的鞭炮,走到哪响到哪,好不热闹。后来胆子越来越大了,居然敢用手直接拿着那鞭炮放啊。男孩子们聚在一起,那响声也很有节奏地 “砰砰”响在某个胡同里,这可把那小女孩给吓坏了,哭着让弟弟不要再放炮了。那时的我们很自由,像鬼子进村大扫荡一般,“当当当、当当当”,呵呵。
  拜年,就是要东西嘛,可能每个地方不一样吧,我们那儿就喜欢这样。最后,我们几个小伙伴把劳动成果全部拿出来,说实话,那些足够吃两天的。我们重新划分,然后拿回各自的家里。
  正月十五,我们的灯笼到最后肯定是要烧了的,那象征着一年的平安。想想我们那时多淘气啊,把灯笼熄灭,出来吓人来了,发出“呜呜”的声音。可惜遇见一个大人,把我们倒吓得喊:鬼啊。第二天没烧的灯笼自然被妈妈放进锅底了。
  八月十五,是团圆的日子,可我们不喜欢,因为要掰棒子,就是玉米。但每年那个时候的 《铁道游击队》和五仁的月饼,都会激励我们去熬夜干活,因为还有奖品哦。饿了,啃一块煮的玉米。看着电视,时不时的也帮八路军一把,把手中吃剩下的棒穰像手榴弹一样顺势扔过去,可能由于我是左撇子,每次都扔不准,唉,幸好爸爸妈妈没看见,不然,又给我做示范了。我爸扔的比我准多了,哐啷一声,电视破了。
  还有那次清明的时候,学校里规定只有高年级的学生才可以去扫墓,可那时,我们才不管那么多呢,我们一心想要烈士们给我们讲故事(因为刚上学不是太明白烈士的含义),我们便自己扎了一个花圈,比学校弄的好看多了,最后学校破例让我们抬着花圈在前面走。回来时,才知道烈士陵园,全是坟头。唉,上当了,上当了,那时也快天黑了,我们从小路遛回了家,那时挺害怕的,便一个劲地跑。没想到第二天,我被选成运动员了,说是我跑得快。嘻嘻。
  不管怎么说,我们的节日也挺好的。端午节还可以吃鸡蛋粽子,二月二龙抬头,可以吃糖豆。伏九第一天还能吃鸡块喝鸡汤,哈哈。最最热闹就是大年三十晚上,有晚会,有饺子,有糖果,最最重要的是也有了鞭炮啊,晚上睡觉时,做梦又把姐姐给吓哭了,不知怎么发出声来,把正想给我往兜里放压岁钱的妈妈吓了两跳。嘿嘿。
  中国节日之乐乐开心事。(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