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关新园的和园主题餐厅
中关新园,会议中心的新成员,她的成长得到了对外交流中心、百周年纪念讲堂和勺园三个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2003年中关园项目部成立时,23名员工中有18名都是会议中心内部的兼职人员。今天,中关新园长大了,她的成长得益于建立起了一支富有经验和活力的员工队伍。到2006年底,园区已经有外聘专职人员16名,由会议中心内部支持的兼职人员就只有2名了,另外还有财务部派驻的会计1名。一个温馨而充满活力的新家庭就此慢慢成长起来了。现任客务部经理助理马冬妮和财务部经理助理孙志勇就是那个时候来到中关新园的。
马冬妮在北大读了七年书,她说自己已经深深地爱上了燕园。2006年硕士毕业时,当她得知中关园项目部的招聘消息后,便决定到这里来应聘。入职之初,便被派往新世纪日航酒店进行学习,三个月的时间里她几乎熟悉了那里的每一个工作岗位。“到处都是未知的东西,很有挑战,因而也很吸引我,我很喜欢这种感觉。”马冬妮这样谈到自己对这份工作的感受。也许正是她这种勇于挑战新事物的精神和认真态度成就了她的快速成长。“一年一个台阶,刚来的时候我只是最基层的员工,第二年晋升至客务部的主管,现在是客务部经理助理。”谈起自己的成长经历,马冬妮不无自豪地说。
孙志勇是中关新园财务部的经理助理。他2000年毕业于重庆邮电学院后,一直在安阳网通公司做财务工作,直到2006年10月来到中关新园。谈起工作,他说,他来的时候这里的财务部门只有两个人,工作量很大,加班是难免的。“我更多的是带着感激的心情来工作的。”这是孙志勇经理助理在跟我的交流中所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他说,从一个普通的职员到现在财务部的经理助理,他很感激园区领导的信任,也很感激中关新园这个大项目为他提供了一个展现自己、发展自己的广阔平台,而这种感激正是他努力工作的重要动力。
2007年底,中关新园管理部共招聘录用各层次、各工种人员135人,形成了一支拥有159名员工的队伍;2008年随着7-9号楼先后投入使用,管理部员工总数进一步扩大为262人。这其中吸纳了一批业界资深人士加入到队伍中来,同时很多基层员工在中关新园也找到了自己的职业舞台。
王桂云现任管理部副总经理,她是一个地道的“老酒店”,在北京饭店工作30多年,在客房、餐饮方面有着非常丰富的管理和服务经验,2006年初,退休后的王桂云加入了中关新园,她以“发余热、献北大”的极大热情投入到了中关新园的筹备运行中,经过了近四年的“传帮带”,一批年轻人迅速成长起来了。
苏茜现任餐饮部经理,她曾在四星、五星级酒店从事餐饮管理工作,经验丰富。是什么吸引她来到了中关新园的呢?苏经理说,其实来到中关新园后她也曾犹豫过,后来是张胜群总经理在一次会议上一句坦诚布公的话坚定了她留在这里的决心。在那次会议上,张胜群总经理说:“我们这里的工资跟社会上肯定是比不了,而且可能还要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但在这里我们能见证一个事业从无到有的成长历程,我们是创业者,只有亲身经历者才能体会到创业的乐趣!”苏经理说,她很想把自己二十年来所积累的经验和能力在这里发挥出来,把中关新园当作自己心爱的事业来经营,而不仅仅是一份工作。她说,自己正尝试着做一些创新,把社会酒店与高校餐饮接待的一些特点融合起来,办出一个高水准的中关新园餐饮。
如果说是一种热爱北大、勇于创业的精神支撑着一批业界资深人士在这里辛勤工作的话,那么对于基层员工来说,他们在这里可以找到另一种成长的快乐。客务部的新任领班辛明月,2007年大专毕业于承德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目前正在北京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进修人力资源管理本科专业。“我来到这里已两年,不仅有自己的一份工作,还有着自己的学业。”她说,这里的管理很人性化,感觉这里像是一个“家”。
人员队伍在不断成长,中关新园却并没有停歇自己前进的脚步,她正在以一种良好的发展态势和深厚的文化氛围吸引和培育着一批又一批的人才。
工程部杨晓文经理助理是今年5月来到中关新园的。他1988年参加工作,从一名强电工人成长为具有酒店工程维护经验的中层管理人员。“薪资肯定是要考虑的,但选择一个单位,还必须综合考虑其他方面的许多因素,”他说,“社会酒店的管理很严厉,人情淡、沟通少。而这里更加注重沟通,员工间、各部门间的关系很融洽,同样的事情,在这里做起来会感觉很舒心,积极性会更高。”
见到张巍,记者听到了很多有关留学生的小故事。张巍今年7月刚从集宁师院毕业,虽然入职才四五个月,但她显然已经熟稔了这里的一切。“作为一名一线服务人员,我们最首要的工作就是根据不同客人的特点提供富有针对性的最好服务。”作为6号楼留学生公寓的服务员,她这样评述自己的岗位特点。她说,留学生一般都比较活泼,她很喜欢他们;而留学生也更喜欢把她们当作姐妹,而不是一般的服务员。这样,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一些小麻烦的时候,这些留学生就会常常找她来帮忙。“有名韩国留学生刚买的电动自行车坏了,就找过我帮忙跟老板交涉。”张巍回忆说。她说在这里工作很舒心也很有趣,下一步,她也想同辛明月一样在学业上为自己充充电。
不仅仅是辛明月和张巍,这里的很多一线员工都有着丰富的“业余生活”。他们有的参加了学校的各种协会,比如太极协会、武术协会等,有的成为了北大平民学校的志愿者。他们不仅仅是中关新园的员工,而且也成为北大的一员。这也是中关新园吸引更多人加入的亮点之一。
在采访中,记者感受最深的是这里的每个人心里都有着对中关新园的一份独特的情感,抑或责任,抑或感激,抑或快乐。他们都在用自己手中的画笔描绘着中关新园美好的明天。随着中关新园二期工程的竣工,相信越来越多的人会走进这个园区,爱上这个园区!(窦世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