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北京大学 - 《北京大学校报》

举步维艰永向前

——中关新园创业初期记事

2009-12-28     浏览(415)     (0)

中关新园经过十年的发展,现已成为现代化的一流服务设施,展现崭新姿态。中关新园人不会忘记其蹒跚起步的艰辛,经过努力和决策,会议中心成功接收并管理了中关园留学生专家公寓项目,克服了拆迁等困难,最终建成一流的留学生公寓。中关新园的未来发展宏伟蓝图已展开,将为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贡献力量。



中关新园一角


  走过了风雨坎坷的路程,今天,中关新园以其气宇轩昂的崭新姿态,现代化的一流服务设施,优秀的员工队伍,展现在世人眼前。然而,透过十年的荏苒光阴,中关新园人不会忘记其蹒跚起步的艰辛。
  十年前,这里没有高楼、没有宾馆,而是一处北大员工居住的平房区。当时,北京大学刚刚隆重庆祝了自己的百年华诞,欢庆之余,北大人亦肩负了国家“科教兴国”战略所赋予的神圣使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为增强北大的国际影响,扩大国际交流规模,改善留学生和外国专家的住宿条件,适应未来留学生教育发展的要求,新的留学生公寓建设项目列入学校发展规划。
  2000年,学校与校外合作伙伴签署协议,在中关园平房区合作建设中关园留学生专家公寓,计划于2003年建成投入使用。但由于种种非常复杂的原因,到2003年,规划报审和拆迁工作等均未完成。学校决定将项目收回自行建设和管理,经慎重考虑和再三权衡,决定由会议中心负责该项目的建设和以后的运营。
  会议中心副主任、中关新园总经理张胜群在接受采访时回忆起当时的情况仍旧记忆犹新。2003年6月24日,会议中心主任班子突然接到通知到校办开会,时任北大副校长的林钧敬主持会议,主要内容是沟通、研究和探讨中关园留学生专家公寓项目的建设和今后的运行管理事务。两天之后,会议中心主任班子再次被召集到校办开会,林钧敬副校长宣布了学校的决定,由会议中心负责中关园留学生专家公寓项目的建设和以后的运营。会后,会议中心立即动员,成立了指导小组和接收小组。
  2003年7月4日,学校与原合作伙伴签署协议,正式收回了中关园留学生专家公寓项目。会议中心于2003年7月11日正式接收了该项目。8月8日,学校批准成立“北京大学中关园留学生专家公寓建设项目部”(简称中关园项目部)。中关园项目部主要负责中关园留学生公寓前期筹备和施工建设阶段的工作,并为建成后的运行管理做准备,由会议中心副主任张胜群兼任中关园项目部主任。当时,张胜群兼任着百周年纪念讲堂管理部的主任,临危受命,他的心理压力很大。他在接受采访时十分感慨地回忆道:“林校长曾亲自对我说,‘小张,工作中有什么问题和要求,需要我来从中协调的,你就直接来找我。’林校长的话使我觉得心里踏实多了。”
  接到学校的决定,会议中心主任范强与张胜群进行了一次长谈。范强说:“接收和管理这么大一个项目,对会议中心是一个机遇,更是一个巨大挑战,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只能干好,不能失败,你是代表会议中心去接收和管理该项目的,我做你的坚强后盾,如果需要,你可以调用会议中心范围内的任何资源。”张胜群说:“在实际工作中,原项目公司遗留下来的一些问题和遇到的一些新问题解决起来比想象中的难度还要大、还要复杂。”
  在项目部成立之初所开展的解决原项目公司的遗留问题、建设主体变更、设计图纸完善调整、机构设置、队伍建设、拆迁共6项主要工作中,拆迁是最具挑战性、最艰巨的工作,因为这直接关系到项目能否尽快启动。当时,在拆迁范围内依然剩余79个门牌住户(其中12户为强占房户)、近百个自然户,几乎每个拆迁户都有特殊困难,这成为了项目部工作中的第一个大难点。9月初,项目部首先为44户已搬迁并拆除房屋的拆迁户兑现了原项目公司拖欠两年之久的265.3万元欠款,又申请延期了拆迁许可证,之后,正式启动了新一轮拆迁工作。拆迁工作举步维艰。原项目公司遗留的问题,也增加了拆迁户的不满情绪。有的拆迁户在“拆迁拆迁,一步登天”思想支配下漫天要价,提出无理要求。项目部根据不同情况,逐一做思想工作,并采取帮助拆迁户联系房源、提供周转用房、解决低保问题等办法,竭力帮助拆迁户解决困难。一般的拆迁工地,在行政裁决、法院判决后由法院组织的司法强迁最多两次,但在中关园的拆迁过程中,海淀法院曾先后5次到现场进行司法强迁。12个强占房户的拆迁不在拆迁法管理范围之内,属于校内事务,最后也费了很大周折才完成拆迁。
  会议中心接收该项目后,当务之急是尽快推进项目建设工作,他们仔细梳理了原项目公司所开展的工作,迅速找出施工建设的切入点,当时,博士后公寓和专家公寓已通过了市规委的审批,在市建委办理相关开工建设手续后便可以动工建设,但这两栋楼的设计还存在一些缺陷,如消防设施配置不完备、开间过小、外墙设计存在问题等。会议中心结合自身长期为留学生和外国专家服务的工作经验,发挥整体优势和特长,与基建工程部一起,经过大量调研和认真讨论,在规划许可证允许调整的有限范围内对图纸进行了必要的修改和调整。2004年4月28日,举行了一期工程的开工典礼,至此,中关园留学生专家公寓项目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在一期工程建设和二期工程设计、报审等工作同步进行的过程中,由于人手少、事务多、任务重,几乎每天,中关园项目部都会遇到新问题,为解决问题,推进工作,员工不得不与时间赛跑。现任中关新园总经理助理、总经理办公室主任何海燕回忆说:“当时工作量繁重,极度劳累,事后看来,那也是我们的快乐所在。”现任安保部经理李大伟当时负责整个项目的报批工作,历经一年半,从设计图纸的逐步完善到满足政府规划许可要求,在逐步完成消防、园林、人防、交通等专业手续报批基础上,比常规报审提前一个月完成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申报任务。
  工程建设由基建工程部负责,张胜群总经理在接受采访时说:“工程建设是一项非常专业、非常复杂、非常辛苦的工作,17万多平方米的建筑群对基建工程部的同志们来说也是一个挑战,我们对他们的理解和敬重是随着建设进度的推进而日益加深的。在工作中彼此之间虽有分歧甚至争吵,但都是为了将工程建设得更好,只是担负的责任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而已。”张胜群还深情地回忆了原副校长林钧敬给他讲过的话:“小张,工程建设工作需要处理好资金投入、施工速度、工程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建设好一个工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好好把握。”随着工程建设的推进,中关园项目建设每一天都呈现新貌,尤其是随着规模最小却是最重要的兼具动力和办公功能的7号楼的峻工在即,中关园项目部的使命也即将完成,由以协助建设为主转为以管理和运营为主。2007年4月24日,会议中心中关新园管理部成立。至此,在一路坎坷艰辛中成长起来的中关新园终于初具规模。2008年1月3日,中关新园管理部正式接收了7号楼;2月25日,接收9号楼。4月28日,9号楼开始试运营,标志着中关新园将逐步担负起为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提供服务的历史使命,实现学校建设中关园留学生专家公寓的初衷。
  张胜群在接受采访时描绘了中关新园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2010年中关新园二期工程将全部完成并投入使用,无论是从其建筑规模还是所具备的功能,都居全国高校乃至亚洲高校之首。他说:“作为学校对外服务的窗口,尤其是依托于北京大学这个伟大的母体,中关新园必将也必须为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贡献自己的力量。放眼未来,中关新园的路还很长,依旧任重而道远。”(潘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