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鲁东大学 - 《鲁东大学校报》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
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

作者:李青    
2018-04-09     浏览(125)     (0)

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推进委员会相关组成单位以学校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活动为契机,认真查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学习扬州大学在创新创业工作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切实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助力学校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

扬州大学在创新创业工作中的经验和做法

多年来,扬州大学建立了以实践为导向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注重顶层设计,为双创人才营造“破土而出”的氛围。坚持“三进”“三出”“三建”,即进发展规划、进培养方案、进学分体系,出实施方案、出导师管理办法、出学分认定办法,建领导小组、建创新创业学院、建创业实践班。

创新机制,构建全方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一是推进研究性教学改革和学生学业评价方法改革。二是融通一、二、三、四课堂,强化双创的综合素质拓展。三是通过构建科学的双创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过硬的专业素养。四是通过强化双创的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和水平。

完善保障体系。一是配强师资队伍,将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纳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二是完善各类奖励办法,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指导学生双创实践。三是强化资金保障,设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专项经费。

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标扬州大学,我校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尚不到位,未形成完整生态链,专业教师认识不足、定位不明,校地、各职能部门、各学院各自为战,没有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二是推进协同育人合作共同体建设尚需进一步加强,与地方未形成双创人才培养的合作共同体,支撑和引领区域经济发展能力不足。尚未形成创新创业公共选修课程群,双创教育未能融入思政课和专业课程中。三是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体系尚不完善。在竞赛中,文理不平衡、学院不平衡的现象突出。

实施三大举措,全力推进我校创新创业教育再上新台阶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把握创新创业教育关键。一是配齐配强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队伍,提升兼职人员层次和规模。二是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推进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改革,鼓励专任教师参与社会创新创业实践。三是扶持教师以多种形式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助力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

完善保障体系建设,筑牢创新创业教育基础。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把手”工程,做到“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四到位。二是完善第二、三、四课堂学分认定体系,落实创新创业学分积累转化制度,促进学生个性化、社会化、国际化学习和发展。三是加强创新创业课程群建设,完成《大学生就业指导信息化教程》《大学生创新创业信息化教程》两本教材的撰写、出版,与优质单位联合开发培训课程。四是对自主创业学生实行全程指导、一站式服务,提高创业成功率。

强化实践载体建设,健全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一是推进双创意识养成平台建设。促进实验室等创新资源向全体学生开放,建立校、院、班三级双创活动体系,重点支持创新创业类社团,营造创新创业浓厚氛围。二是推进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平台建设。深入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促进项目落地转化。以“创青春”“互联网+”等18项大型学科赛事为重点,健全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体系。三是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设。与省科技厅紧密合作,加快孵化基地建设,争取国家级众创空间备案成功。扩大与省新旧动能转化相关产业的创新创业实验室建设,进一步探索科研项目和竞赛项目落地转化有效途径。

创新创业推进委员会将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全力推进双创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为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