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鲁东大学 - 《鲁东大学校报》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实施人才兴院战略

作者:张振华    
2018-04-09     浏览(273)     (0)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以学校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活动为契机,对照标杆寻找差距,借鉴其它高校的经验和做法,大力实施“人才兴院、学科强院”战略,以建设一流学科为引导,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核心,加大高层次人才及团队的引进与培育,争取在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方面取得新突破。

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高层次人才储备不充分。近年来,我院陆续引进了中科院百人于君宝教授、傅金民教授和国家青年千人赵英教授等高层次人才。但尚缺乏国家杰青、长江学者等国家级一流人才。二是学科方向间发展不平衡。地理学一级学科下设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等3个二级学科,目前学院在三个二级学科的人才队伍和发展水平方面不均衡现象较为突出。三是新旧动能转换能力不足。学院过去偏重于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呈现出服务社会能力不足、转化效果不理想的现象,与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的需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找准标杆,确立赶超目标

江苏师范大学现有2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服务于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该校地理测绘学院拥有地理学等3个一级硕士学位点,有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科学等9个本科专业。学院现有专任教师94人,其中教授28人、副教授34人,69%的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25%的专任教师具有海外留学或访学经历。在2017年教育部第四次学科评估中,江苏师范大学地理学被评为C类学科。我院将以江苏大学地理学一级学科为赶超标杆,学习他们在人才队伍和学科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争取在教育部第五次学科评估中实现赶超的目标。

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人才,加强学科建设

学院综合考虑人才队伍现状和学科发展存在的问题,借鉴江苏师范大学的经验和做法,以建设一流学科为引导,进一步加大高层次人才及团队的引进与培育。

引进高层次人才,助推环境工程学科发展。环境工程专业预计将于明年招生,为了保证新上专业的教学工作,学院将重点招聘环境工程专业的优秀博士,同时中科院百人武君研究员将担当环境工程专业的负责人和环境工程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实现环境工程专业和学科的协同建设和发展。该专业将高起点定位和高标准建设,办出特色和效益,积极与国际接轨实现中外合作办学,在下一次学位点增列中实现环境工程专业一级学科硕士点的立项建设。

引育并举,扎实推进人文地理学科建设。在积极全职引进高层次学科带头人和优秀博士的基础上,拟柔性引进海军大连舰艇学院的郑崇伟博士,成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团队,有效带动我院人文地理学科研究团队的构建,提升人文地理学科的学科实力。推出“经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专题研究,率先开展 “海上丝路”的海洋环境、资源、战略支撑点、法律护航等问题的研究,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提供科技支撑和决策依据。

培育新动能,强化地理信息科学学科。我院的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在省内具有较为明显的竞争优势,连续3年在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的评估中,被评为山东省唯一的三星级专业,在省内同专业中独树一帜。要积极引进A类高层次人才,大力推进该专业和学科的建设,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学科水平和竞争实力的较大提升。以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实施为契机,发挥地理信息科学这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优势,结合学院的学科优势和人才队伍优势,争取在智慧海洋产业、现代高效农业和精品旅游产业领域有所作为,培育学院发展新动能,在成果转化、服务地方方面取得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