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自1998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至今开展研究生教育已有20年。20年里,我校研究生教育规模从最初的2个招生专业发展到目前的120个专业(方向),成绩巨大。我们要认真总结、梳理学位点建设和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制定措施,迎难而上,推进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
存在不足与问题
在学位点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学科方向设置不合理,学科特色与优势不明显;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数量不足,“双师型”教师偏少,缺少海外留学人员;高层次科研项目、成果少,大部分骨干教师缺乏科研经费和项目支撑,项目和成果与学位点相关性不高;缺少应用成果,学科学术交流活动少;缺乏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平台,研究生培养环境和条件较差;相比同类院校以及申报博士授权单位的条件要求,我校已有硕士学位授权点的数量、规模仍然偏少,招生数量不足;已有学位点学科分布不够合理,缺少金融、经管、信息等一些需求大的专业;学院缺少学位点建设的长远规划与措施;部分已有学位点老化,发展后劲不足。
在教育教学方面主要存在部分课程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研究不够、导师队伍不强、优质生源不足、就业压力大等问题,存在用学术学位的培养方式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情况,学位论文大多居于合格水平。
今后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学位点建设。一是提高认识,加强科学规划。落实《鲁东大学学科建设引导规划》,制定各学院、各学科学位点三年建设规划。对照《学位授权审核申请基本条件(试行)》,确定学位点建设目标,将学位点建设作为学科建设的重点和主要抓手。破除学位点建设的自然生长模式,学位点增列与研究生教育一体化,回归到人才培养是学位点建设的出发点与归宿。学位点增列应与学位点评估、动态调整相一致,将建设工作常态化。切实发挥出学位授权动态调整的杠杆作用,对达不到条件的学位点,予以主动撤销调整,并与学位点增列、评估结合,形成学位点常态化运行机制。二是突出重点,抓好落实。补齐短板、凝练特色,全力做好博士人才培养项目验收准备,确保顺利通过验收。完成自评工作,迎接国家抽评。保证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点顺利通过复评。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安排和部署,开展工程硕士领域的增列工作。
关于研究生教学。一是突出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推进“学科思政”,加强学风和学术道德建设,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研究生教育中。强化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基本职责,注重专业学位导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支与培养任务相适应专兼职相结合的“双师型”专业学位研究生师资队伍。加强研究生的社会实践意识,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将社会实践纳入研究生选修课程。以教育硕士实践教学为试点,与实践单位建立实践教育教学平台,并以此为切入点,面向国家基础教育师资学历提升计划,打造教育硕士在基础教育中的品牌,并向工程硕士等其他专业学位移植,服务动能转换等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二是继续落实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重点支持课程建设、案例库建设和实践基地建设项目。做好研究生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和教学成果培育。加强研究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责任意识以及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促进研究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升。学术学位研究生着重科研精神与能力的培养,抓住学位论文核心环节;专业学位研究生侧重职业素养与技能的培养,抓住专业实践核心环节。
站在新的起点上,肩负起新使命。我们要认真落实学校2018年度工作要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主动回应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我省发展动能转换的需求,以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和学位授权点建设为抓手,深入实施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推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