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师范学院 - 《岭南师院报》
援藏,是精神的彰显!
作者:■本报评论员 关思
援藏岭师人以使命担当、家国情怀、奉献实干的精神力量,克服高原困难,支援西藏建设。他们传承坚守,根植于党的治藏方略,根植于新时代的活力,为谱写壮丽的雪域高原篇章而不懈努力。
习近平总书记说:“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这是广大援藏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写照,也是援藏岭师人一贯的信念。援藏30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岭师人在雪域高原传承接力,彰显了使命担当、家国情怀、奉献实干的精神力量。
援藏,彰显了岭师人的使命担当。支援西藏建设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国策。早在1987年,我校首位援藏毕业生龙家玘积极响应“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的号召,志愿申请援藏。在他的影响下,一批又一批的毕业生志愿奔赴雪域高原,挥洒青春、热血和智慧。30年来,学校先后有35位毕业生、校友志愿援藏或委派援藏,选派了五批共53名优秀在校生赴藏支教实习,他们的事迹被主流媒体誉为“援藏良驹”。30年来,一代又一代援藏毕业生舍弃常人所拥有的、放弃常人所享受的,扎根雪域高原,矢志艰苦奋斗。他们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把最好的芳华奉献给了雪域高原,出色完成了援藏的神圣使命,向党和人民提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援藏,涵养了岭师人的家国情怀。西藏是边疆民族地区,也是全国省级最大的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学校积极响应党中央、广东省委的号召,在广东对口支援的林芝地区建立教育实践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鼓励更多优秀的毕业生志愿援藏,选派更多优秀在校生赴藏支教实习,大力支持林芝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延续了历久弥新的援藏传统。一批批的援藏校友、支教实习生在援藏的实践中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不断增进西藏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用实际行动做到了与西藏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援藏,展现了岭师人的奉献实干。西藏被誉为“世界屋脊”,海拔平均4000米以上。在党中央全力支援西藏建设的历史进程中,为后世留下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可歌可泣的“老西藏精神”。这种精神在今天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一代又一代的援藏岭师人正是秉承了这种精神传统,在坚守中奉献,在奉献中实干,让学校自发的援藏行为上升为广东省教育厅主导的政府项目。古人云:“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援藏岭师人跨越千里距离,克服千米海拔,在“世界屋脊”一步一个脚印,用扎实的工作业绩不断为“老西藏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使命担当、家国情怀、奉献实干,体现了大格局、大境界、大胸怀的精神力量,这样的一种精神力量根植于党的治藏方略,根植于岭师援藏人在雪域高原的传承坚守,根植于我们这个充满生机活力的新时代,是我们继往开来、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愿每一位援藏岭师人都能秉持“海拔高标准更高、气压低要求不低”的理念,不辱使命,在雪域高原谱写壮丽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