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 - 《中国政法大学校报》
构建基层党建新格局,夯实执政组织基础
作者: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强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建 设在不断取得发展的同时,也面临 着一个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当今 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 时期,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新变 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 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 特点,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 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 推进,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 略机遇期,但同时随着我国改革开 放往纵深发展,也出现了一系列新 情况新问题。在这样复杂的时代背 景下,如何切实夯实党执政的组织 基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十七届 四中全会指出:基层是关键。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一 形象比喻说明了基层党组织在提 高党的执政能力中的作用———基 础必须根植在基层中,基层必须根 植在民意中。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 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 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 的战斗堡垒。党的基层组织是党赖 以存在、发展和发挥领导执政作用 的载体。目前,全国基层党委17.9 万个,总支部22.9 万个,支部331 万个,这些基层党组织是我党体现 执政能力的主要组织保障,因此可 以说,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基础在基 层,增强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生机 活力基础在基层,提高党的执政能 力基础也在基层,不断创新基层组 织设置形式和工作方式,这是推进 整个党的建设改革创新的重要内 容和基础性工作。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 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 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于新时期 巩固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 功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着力扩 大覆盖面、增强生机活力,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 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 的作用,使广大党员牢记宗旨、心系群众。总结 《决定》在基层党建方面的论述,主要体现在以 下几点:
《决定》首次提出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 头人队伍,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 的要求,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努力拓 宽农村基层干部来源,加强乡镇党委书记队伍 建设,要求选好配强街道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 织、新社会组织等党组织负责人,以及切实解决 农村基层组织负责人基本报酬和社会保障问 题,这体现了我们党对基层党组织特别是基层 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的高度重视。
《决定》首次提出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 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社会覆盖。要做到哪 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 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 织生活和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各地党组织 要不断探索完善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推广在 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链、外出务工 经商人员相对集中点建立党组织的做法,抓紧 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立党组织,加大在中介 机构、协会、学会以及各类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 组织力度。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 基层组织建设,活跃基层,打牢基础。
《决定》确立了建立来自基层组织的党政领 导干部培养选制度,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 部力度,重点加强年轻干部尤其是一线年轻干 部的理论修养和实践锻炼,扎实抓好后备干部 队伍建设,合理使用各年龄段干部,切实解决领 导干部任职年龄层层递减问题。这一提法不仅 彰显了干部选拔制度的创新意识,而且具有非 常现实的针对性。
这些具有时代特征的新部署新要求,突破 了传统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理念、思路和模式,适 应了新时期我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现代 化的过程中,加快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 城镇化、城乡一体化步伐对党建工作提出的新 要求,与时俱进地对基层党组织建设做出必要 调整和改进,必将带来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局 面、新面貌。由此可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 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夯实组织基础,提高执政 能力的一个重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