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武汉纺织大学 - 《武汉纺织大学报》

袁大鹏:心之所向便是光

2018-01-15     浏览(531)     (0)





  袁大鹏,中国流行色协会理事,中国色彩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服装设计师专业委员会委员,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副院长。先后荣获多项荣誉称号,2017年荣获“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奖。
  三尺讲台 鞠躬尽瘁本着教育为本的理念,袁大鹏恪尽职守,教学严谨,先后担任过服装创意设计、面料创新设计、时装画技法、毕业设计等重要课程的教师。他不仅教学态度认真,对待学生也是尽职尽责。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个性,作为老师的他要在相同的教室、同样的课本中,让不同个体的学生找到并发现自己的长处。言传身教,衣带渐宽终不悔。他似乎有一种魔力,总能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将其无限的放大。近几年指导90多名学生参加全国、国际各类服装设计大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凡学生遇到问题或者困难,他总会亲自指导,并且力求讲解简洁易懂。他本人也多次荣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他平时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学习活动,尽自己的努力使学习实践活动成为推进分管工作的科学动力,通过学习和思考找到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从学校事业发展的高度出发,坚持原则,秉公办事,注重学校发展实际,创新工作思路。
  潜心钻研 柳暗花明袁大鹏响应学校的“双师型”号召,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质量,他在授课的同时,也在不断钻研学术问题,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努力提高自己能力和教学水平,不断钻研。从教至今,在承担大量的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的同时,从未放松科学研究。这些年来,出版参与编写教材及专著3部、获外观专利2项、先后主持省级项目科研4项,横向项目多项,发表在CSSCI、艺术类国家级核心期刊的学术论文20余篇,多次在全国服装设计大赛中荣获金银奖。虽然作品丰富且优秀,但他却很淡然,他认为自己只是尽职尽责而已,为社会为学生尽到自己的绵薄之力。
  将环保创新的理念加入自己的作品中,其中最为出色的当属鱼皮服。这是一件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的作品,在赫哲族的鱼皮服基础上,进行的一次有意义的创新,通过新颖的设计,利用环保的工艺处理手段,使其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展现。他坚信新时代服装的科技感、环保性、舒适性、智能服装将是未来服装的发展动向,会给生活带来更多的便捷和惊喜。
  献身事业 无怨无悔袁大鹏将自己奉献于教育和科研事业,每天由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并不多,多数时候不是在办公室就是在实验室。即使辛苦他依旧坚持着,有时也会劳累不堪,似乎随时有可能倒下,但依然坚持了下来。心中有光,就不会迷失。
  每一份作品都是自己的孩子,是用时间用精力一点点的堆铸起来的成果。其实每个作品就像他自己的孩子一样,倾覆了心血和汗水,其中对他最有意义的一件是上世纪90年代参加的大连国际服装节中的《冬语》系列,表现了对东北雪景的儿时记忆,唤醒的是回不去的年少时光,在成年后,在离家后,这些都变得尤为重要。他享受着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同时也忘不了难关未破,废寝忘食的操劳。在生活中寻找灵感,在工作中寻找乐趣。深知纺织业是一项历史悠久的行业,它离不开行业传统,也少不了创新与突破。有时一些创新伴随着传统工艺的淘汰甚至失传。他在教学的时候也一直秉持着以传统为壤的态度,教导学生去实践,去动手,和学生一起攻克难题。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他工作生活最真实的写照。
  三尺讲台,塑师魂;潜心钻研,满怀斗志向未来。只是光说不做才是遥不可及,脚踏实地目标才能触手可及。(学通社记者 刘盈盈 胡凯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