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山东大学 - 《山东大学报》

不爱红装爱武装

作者:李沛    
2009-11-18     浏览(265)     (0)

  一年一度的征兵工作正全面 展开,与往年不同的是,“征女兵” 成为2009 年征兵工作的一大亮 点,这是部队首次面向全社会公开 招收女兵。仅济南地区就有3000 多名女生争相报名。记者从学校 武装部了解到,前来咨询的女生 络绎不绝,“当女兵”在我校也形 成了一股热潮。
  报名者众,符合条件者少自11 月1 日公开征集女兵的 消息公布以来,到学校武装部咨 询的同学络绎不绝,武装部孙云 宵主任告诉记者,虽然想当兵的 女生很多,但符合条件的却很少, 大多数人都是因为视力、身高、年 龄等硬指标不符合相关规定而被 退回。最后,权衡各方面条件,我 校共有十名女生报名参军。她们 大部分集中在05 级、06 级,其中 还有一位研究生。
  据《齐鲁晚报》报道,征兵报 名第一天,有3000 多名女生报名 参加,报名长队蜿蜒几百米。
  记者从“征女兵”相关文件中 了解到,本次女兵公开征集对象 为常住户口在济南市的全日制普 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和普通高中应 届毕业生,在济南市就读的全日制普通高 校在校生。全日制普通高校在校学生年龄 为17 岁至22 岁,高职(专科)应届毕业生放 宽到23 岁,本科及以上学历应届毕业生可 放宽到24 岁,按照量化打分标准,“211”重 点高校本科生100 分,居高职、普通高校等 各类学校加分之首。
  应征女生,参军目的各不同张英是我校10 位报名女生中唯一的 研究生,看到女兵首次向社会公开征集这 条新闻时,她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早在大 二,她就参加过女兵的征集,最后被卡在户 籍的关口上。她告诉记者,当兵是她一直的 心愿,如果有机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她就 会去试一试。这次公开征集中,她顺利通过 第一轮“海选”,第二次体检要求更为严格, 只要身体素质一项不合格就不能进行下一项,92 个人最后仅剩下40 多个。“完全公平,竞争激烈”,张英评价说。
  杨帆是艺术学院的学生,今年大三,她的梦想是当一名老师,在父母的劝说下,她报名参与了应征。杨帆也顺利进入第二轮,但是由于眼镜度数超标,她没有走到最后。她告诉记者,爸爸妈妈看到部队良好的就业前景和优惠的政策就让她报名了,自己一方面是顺应家长的要求,一方面也是增加自己的阅历,在部队里能让自己得到更好的锻炼。对于最后的结果,她表现得很轻松:“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美术老师,这样一次经历对父母也有了一个交代,给自己也有一个交代。”
  在杨帆看来,很多女生参军都属于一种盲目跟风行为,“在那次3000 多人参加的海选现场,我看到她们参军的目的各不相同,最多的还是高中和大学毕业生,她们看到当兵可能的优惠政策和可能带来一份好的工作,但她们中的大多数并不真正了解当兵的实质。”
  女生参军需理性11 月10 日,国防部征兵检查组在我 校召开征兵座谈会,会上专门提到“征女 兵”问题。校武装部李主任参与我校征兵工 作已有多年,同时,他也是一位有着25 年 军旅生活的军人。对于女生参军,他说了自 己的见解:服兵役是一种难得的人生经历, 也是一种光荣,但同时也应该结合自身基 本条件,其中包括身高、视力、身体素质等 硬性条件,大学生应当以学习为主,一窝蜂 的去参军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在很多大学生眼里,参军不仅意味着 一种人生的历练,同时,也意味着一份工 作,各种政策上的优惠比如减免学费、考研 加分等也很有吸引力。对于这种观点,李主 任表示,一定要及时扭转这种想法。(李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