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山东大学 - 《山东大学报》

寻常阡陌,走出卓越教研路

——记第五届山东省教学名师王俊菊教授

作者:解亚美  吴海青    
2009-11-18     浏览(271)     (0)

  二十年寒暑交替,岁月如歌。从一名山大的本科生,到 应用语言学博士,再到山大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 师,王俊菊教授在三尺讲台上,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默默 奉献着自己的爱心和热情,在教学、科研、为人师表等方面, 取得了非凡的成绩。她工作中的认真、生活上的踏实、态度 上的积极,赢得了师生的一致好评。今年9 月份,王俊菊教 授被评为第五届山东省教学名师。
  从学生到教师:坚守山大,桃李天下王俊菊本科就读于山 东大学,毕业时出于对教师 这个职业的热爱,再加上当 时有留校的机会,她在外语 部做了一名英语教师。经历 着从学生到教师角色的转 换,王老师也对自己提出了 严格的要求: 上课绝不迟 到,备课绝不马虎,讲课一 定用心,状态一定要好,不 管之前发生了什么事情,从 踏进教室的那刻起,所有的 时间和精力就都属于学生 了。就这样,踏踏实实工作,一点一滴积累,王教授扎根在山 大,坚守在山大,为外国语学院的发展奉献了一腔热血。
  从1987 年开始站上讲台,在二十多年的执教生涯中, 王教授不断开拓自己的教学领域,她给本科生、硕士生和博 士生都开设过课程,既包括高级英语,也包括普通语言学、 应用语言学、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语言测试与评估等理论 课程,还包括学术论文写作、科研论文写作与发表等实践类 课程。二十多年来,王教授也可算是“桃李满天下”,她的学 生,很多都成长为优秀的人才,如原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姜 丰、我校数学院的吴臻教授、经济学院的孔丹凤教授和法学 院的姜峰教授等。
  作为山大的一名教授,对于我们学校的目标———培养 最优秀的本科生,王俊菊教授有自己的看法。她认为,一个 学生的优秀不只是用成绩表现出来,应该体现在知识、素 养、能力等各个方面。学校培养的优秀本科生,应该知识面 宽广,专业基本功扎实,有较好的自我提升能力和可持续发 展能力,有很强的独立意识、创新意识和人文素养,同时也 要有良好的外语水平和开阔的国际视野。
  创新教学模式:以人为本,收益颇多在教学过程中,王教授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以提升教学 的实际效果为目标,从各方面创新教学模式,收到了良好的 效果。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王教授 还认为:“在教学中,每个人都要更新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 本的教学指导思想,重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在她看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传统的教 学模式确实存在着对学生的主体性不够重视的弊端。王教 授眼中的以人为本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教书是为了育 人,为了提高人的文化和科学素质。与传授死的知识相比, 教育更重要的任务应是启迪思维,培养受教育者的科学精 神,而这种精神将使学生终生受益,成为他们不断进步的源 泉。其次,学生是一切教学过程的主体、服务对象、出发点、 落脚点和终极目标。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这种服务不仅仅 是传授给他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的科学素质及创 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能仅满足于做一个“教书匠”,而是 要在“授业”之外,进行“传道”和“解惑”。
  王教授一直十分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她 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生活情况,耐心 地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指导。她利用教学副院长、班主任的 身份,采取讲座、报告等形式与学生深入交流,指导学生开 展各类学术活动和课外活动,探索英语学习的多种途径。在 教授知识的同时,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解决 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迎接各种挑战,在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取得了非常好 的效果。此外,她还注重贴近学生生活,深入了解学生的思 想和生活情况,通过不同的渠道分享自己在国内外的求学 经历和人生体会,给学生以启迪。
  王教授的职业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新手教师—专家 型教师。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教学专长的自主发展使她由经 验型教师成功转型为专家型教师,高度关注课堂中的一些 情境性因素,灵活、充分地利用课堂情境的各种信息,并运 用合理、一致、有意义的课堂教学解释模式。这样,王教授就 能够充分发挥专家型教师的特点和优势,积极开展反思性、 研究型和自主性教学。
  除此之外,王教授还通过提出多种假设、多种解决问题 的方式提高反思教学的能力,如撰写反思性教学日志、鼓励 学生写反思性学习日志等。在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上,王教 授利用项目任务、同伴评价等形式鼓励学生互动,发动学生 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她充分利用自己 所掌握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思想,在教学中把学科 专业知识和其他相关学科知识密切结合起来,认真进行研 究,从而发现并形成课堂教学问题,确立、设计、完成课堂教 学课题,不但丰富了科研成果,也成功实现了科研对教学的 反哺作用,有助于研究 型教学的实施。
  在实际课堂教学 中,她还积极构建“课 上教学+课下阅读+课 外活动”三位一体的教 学模式,推动多元评价 体系的实施。坚持“以 既定教材为主,以课外 材料为辅”的思路,积 极组织课外教学活动,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同 时弥补现有教材的不 足。在教学评定上,也结合终结性评估和形成性测评手段,将 学生的课堂表现、平时作业、期中测验、期末考试都作为评定 学生表现的依据,部分课程还实施了档案袋评价方式。这些 措施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学习动机,起到了 良好的作用。科研道路:一路走来,采华撷英 “思维语言、母语迁移与外语能力的培养”、“大学英语 课堂中的教师学习”、“大学英语教师自主性研究”、“应用语 言学研究”、“中国学生中介语系统研究”、“母语、翻译和英 语教学”……在科研的路上,王教授也是硕果累累,不但承担 了诸多科研课题,还屡屡获奖。从2005 年到2007 年,王教授 的“助跑器·绊脚石———一次有关外语教学中母语使用情况 的调查”和“ From Ideas to Text: A cogni ti ve study of Engl i sh wri ti ng processes(《英语写作认知心理研究》)”都获得了省社 科联优秀科研成果奖。
  王俊菊教授除了主持和参与合作诸多课题外,她还在教 育部等国家和省级部门担任学术兼职。“教育部高等学校 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常务 理事”、“全国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协会副会长”、“全国教 师教育与发展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山东省专业外语教学 与研究委员会副会长”、“山东省应用语言学专业委员会会 长”……这些教学以外的工作让王教授的生活格外忙碌。 (吴海青 解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