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北京大学 - 《北京大学校报》

《儒藏》工程大事记

2009-10-25     浏览(397)     (0)

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中心启动《儒藏》工程,整合校内外人文学科力量,并联合有关高等院校和学术机构,逐步确立《儒藏》工程基本思路,先编精华编,后编大全本,最终制作便于检索的电子文本等。已出版36册精华编,并计划继续编纂。


  明朝万历年间学者孙羽侯首倡编纂《儒藏》之议, 提出“櫽括《十三经》疏义,订核收采,号曰《儒藏》”。稍 晚学者曹学佺亦“尝谓二氏(释、老)有《藏》,吾儒何独 无?欲修《儒藏》与鼎立。”清朝乾隆年间学者周永年撰 《儒藏说》,后乾隆有编修《四库全书》之举,《儒藏》之 议暂寝。
  20世纪90年代,北京大学资深教授汤一介先生重 倡编纂《儒藏》之议。2002年10月,北京大学接受汤一 介先生的建议,决定整合本校文科院系的力量,并联 合有关高等院校和学术机构,启动《儒藏》工程,并成 立北京大学《儒藏》编纂筹备委员会。
  2002年11月,北京大学多次邀集校内外人文学科 的专家学者举行《儒藏》工程论证会,张岱年、季羡林 先生出席会议给予指导和支持,其间季羡林先生曾给 汤一介先生写过3封书信,提出具体建议。
  2002年12月,《人民日报》刊载长篇专访《找回民 族力量之所在———访北京大学汤一介教授》,介绍了 北京大学编纂《儒藏》的筹备情况。
  2003年5月,北京大学成立以季羡林先生为名誉 主任、许智宏校长为主任、吴志攀副校长为副主任、汤 一介先生为常务副主任的北京大学《儒藏》工程指导 委员会和以汤一介先生、吴志攀副校长为组长的《儒 藏》编纂工作小组。
  2003年10月,北京大学两次 邀集校内外学者召开《儒藏》编纂 与研究学术研讨会。经过广泛征 求意见和周密论证,北京大学逐 步确立《儒藏》工程基本思路:先 编精华编,后编大全本;既要对儒 家典籍作系统编纂,又要对儒家 文化作全面研究;文献按四部分类,经校勘、标点,以 繁体、直行排印;最终制作便于检索的电子文本等。
  2003年11月,北京大学提交“《儒藏》编纂与研究” 方案参加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 目招标,并顺利中标。
  2003年12月,教育部正式批准以北京大学汤一介 先生为首席专家的“《儒藏》编纂与研究”———《儒藏》 工程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立项。
  2004年4月和8月,北京大学两次召开《儒藏》编纂 与研究工作会议,全国(包括台湾地区)20多所高等院 校和学术机构的专家学者出席会议,与会人士经协商 达成合作共识,并开始签订合作协议。
  2004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北京大学《儒藏》编纂 中心成立,汤一介先生任主任,魏常海先生任常务副 主任,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副院长吴同瑞先生兼任中 心副主任,负责主持《儒藏》工程的日常工作。
  2004年6月,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下达 通知,将汤一介先生主持的“《儒藏》精华编”列入国家 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2004年9月,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中心首度招收 的“儒家思想与儒家经典”方向的研究生入学。
  2005年8月,作为《儒藏》样书的《论语》专集制作 完成并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为此北京大学举行新 闻发布会,中宣部、教育部、新闻出版总署有关领导出 席会议。
  2005年11月,北京 论坛举办“《儒藏》编 纂的世界意义”专题 座谈会,海外学者杜 维明、户川芳郎、稻畑 耕一郎、黄俊杰、阮金 山、蒙曦等对编纂《儒 藏》给予高度评价。
  2005年12月,北京 大学召开“《儒藏》工 程部类负责人工作会 议”。
  2006年4月,北京大学与上海师范大学在上海共 同举办“《儒藏》精华编编纂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经协商,组成了以季羡林先生为名誉总编纂,以汤一 介(首席专家)、庞朴、孙钦善、安平秋先生为总编纂的 《儒藏》精华编编纂委员会。
  2006年5月,《儒藏》精华编编审专家组建立,孙钦 善先生任组长,成员由中华书局、人民文学出版社、北 京大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等出版机构的数十位 富有经验的编审组成,专职负责稿件通审和质量把 关。
  2006年6月,《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规 划》公布,强调在“十一五”时期,要推进《儒藏》编纂工 程。
  2006年8月,汤一介先生访问日本,与户川芳郎先 生会面,商量《儒藏》精华编收录日本儒学文献事宜。
  2006年10月,孙钦善先生一行访问越南,与阮金 山、丁清孝先生会面,商量《儒藏》精华编收录越南儒 学文献事宜。
  2006年11月,汤一介先生访问韩国,与柳承国、金 忠烈等先生见面,商量《儒藏》精华编收录韩国儒学文 献事宜。
  2007年4月,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中心召开《儒 藏》工程编审专家座谈会。
  2007年5月,为庆祝《儒藏》精华编第104册(经部 四书类论语之属)、第281册(出土文献类)正式出版, 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中心和北京大学出版社举办 “《儒藏》精华编出版座谈会”,中宣部、教育部、新闻出 版总署、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和北京大学 等单位的有关领导及学术教育界、新闻出版界的有关 人士出席座谈会。《儒藏》精华编将传世文献、出土文 献、域外文献萃为一编的崭新做法,引人瞩目。
  2007年12月,由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中心和深圳 大学文学院在深圳举办“《儒藏》主编会议暨儒学国 际学术研讨会”,来自海内外的50余位《儒藏》工程部 类主编及有关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2008年9月,《儒藏》编纂与研究学术评审委员会 成立,汤一介先生任主任,李中华先生任副主任,安平 秋、孙钦善、余敦康、陈来、陈苏镇、庞朴、张希清、蒙培 元、魏常海诸位先生任委员。
  2008年9月,汤一介、魏常海一行访问韩国成均 馆,观礼祭孔大典,并与成均馆、成均馆大学等韩方机 构及学者继续商讨合作事宜。
  2008年10月,北京大学哲学系暨《儒藏》编纂中心 和韩国儒教学会共同主办中韩“儒家经籍与诠释学” 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8年11月,由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中心和浙江 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儒商与东亚文明研究中 心、人文学院继续教育中心在杭 州共同主办“儒学典籍的现代诠 释与《儒藏》编纂学术研讨 会———2008《儒藏》主编工作会 议”,教育部社科司杨光司长出 席会议。
  2008年12月,北京大学《儒 藏》编纂中心主编的学术集刊《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 第一辑编讫。
  2009年1月,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 攻关项目《儒藏》工程工作会议在北京大学召开。教育 部社科司司长杨光、副司长张东刚,北京大学校长周 其凤、党委常务副书记吴志攀、副校长张国有,以及来 自《儒藏》工程合作高校、学术机构的主管校长、科研 处长、项目负责人等100余人出席会议。会议听取了汤 一介先生关于《儒藏》工程进展情况的报告,杨光司长 发表重要讲话,与会人士就如何加强《儒藏》工作发表 了意见。
  2009年4月,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中心召开“《儒 藏》工程编纂工作研讨会”,邀集中、韩、日、越等国的 专家学者,研究协商《儒藏》精华编域外文献的体例、 选目、校点及组织工作。
  2009年8月,《光明日报》以《〈儒藏>之境》为题刊 载国学专版,发表汤一介(大陆)、饶宗颐(香港)、刘述 先(台湾)、汪德迈(法国)、桥本秀美(日本)、阮金山 (越南)等中外学者的专文。
  至2009年9月,《儒藏》精华编已由北京大学出版 社正式出版36册,其中包括韩国、日本、越南儒学文献 各一册,共计2000余万字。另外,由汤一介、李中华先 生主持编撰的9卷本《中国儒学史》,由张玉范、沈乃文 先生主持编纂的《儒藏总目·经部》也即将面世。 (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中心 胡仲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