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农业大学 - 《中国农大校报》

教学改革

学生喜欢课堂讨论教学法

——农学院翟红老师教学侧记

2016-08-25     浏览(74)     (0)

本报记者报道,翟红老师承担两门课程的教学任务,探索教学改革,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展示文献内容,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解决实际实验问题的能力。学生们评价翟红老师的教学新模式提高了课堂效率,拉近了师生关系,培养了他们的实践与科研的能力。学生们在准备展示过程中,既锻炼了个人能力,也锻炼了团队合作能力。


》》本报记者 郝琦伟
翟红老师承担 《植物生物技术导论》、《植物生物技术实验》两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多年来坚持教学改革的探索。2015年她开始精心组织课堂讨论,探索将以老师为主讲的“教”变成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植物生物技术导论》共有10个章节,翟红让学生自由组合成10组,每组5-6人,分别承担其中一个章节的展示。
  学生在查阅相关文献书籍后,明确自己感兴趣的方向,研究相关内容的一篇最新的文献(博士、硕士论文或国内核心期刊),然后在课堂上通过PPT的形式对文献进行讲述,并引申相关内容。
  在课堂展示前,翟红要对学生进行两次指导:在第一次指导中,主要把知识点交待给学生,引导他们去思考查阅的文献资料解决了什么问题、别人做了些什么、还存在什么问题等,在指导的讨论中让展示的同学把所选文献从头到尾搞清楚,包括材料、方法等;在第二次指导中,要按照上课展示的流程让展示者把内容、思路等讲述一遍,然后定稿。
  每堂课的第一个课时,翟红安排学生展示文献内容,回答其他同学的提问并进行讨论;第二个课时,翟红围绕第一课时学生展示的内容和学生讨论中的一些问题进行补充说明,引申应用,并讲授专业知识。
  翟红说,通过查阅、学习、展示等环节,调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更加扎实地学习,能为解决实际实验问题打下基础;而展示的过程中学生尽显其能,在PPT和讲解中穿插动画、流行词汇等,形式活泼、新颖,而以他们的角度讲解,更容易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翟红还说,另外,同学们在查阅文献资料、做准备的过程中也更能理解老师备课的辛苦,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还拉近了师生关系。
  翟红在 《植物生物技术实验》课上更关注学生的个性,更注重让学生独立观察现象并进行描述与分析。她说,希望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对实验中遇到问题的解决能力、分析成功与失败经验的能力,以一种更加灵活的方式将理论与实践融合起来。
  实验与课堂相配合,从理论至实践,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在有限的时间里表达出所思所想,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本科生的科研训练中,翟红让学生自主立项,希望培养他们的实践与科研的能力。
  翟红说,与之前纯授课式教学相比,讨论式教学中师生互动更多,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学生对知识的接受也更加容易,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显著提高,他们在实验报告和作业里会主动写下自己的感受与收获。
  那么学生们是如何看待和评价翟红老师的教学新模式的呢?
  植物147班王一雷的体会是:“‘组培课’老师新的教学方式改变了以往老师在课堂上单方面教学的方式,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在学生给学生讲解每一章的知识点的基础上,老师对知识进行补充与拓展。在准备展示期间,我们对于自己小组负责的那一章的知识,需要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才能够制作出PPT,并在对全班同学面前进行讲解,这既考验了小组的个人能力,比如制作PPT、收集资料、讲解等,也锻炼了团队合作的能力,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知识点。”
  植物147班吴晓艳说:“当亲自参与到找一篇论文并认真的阅读每个细节,然后做成PPT向大家展示时,我才体会到备课是一个需要耐心、需要用心的过程;当在老师面前演练的时候,我才认识到表达能力与思路的重要性,除了自己要正确理解所要讲述的内容,同时还要能够清晰的讲述出来。”
  植物148班杜雨林说:“让学生查找文献、理解文献内容和进行课堂展示等教学活动,提高了我们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和参与度。同学们对论文的讲解和老师的授课内容有机结合,既让我们学到了课程要掌握的知识,还了解了学科的发展现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