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深刻地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政党的本质区别。历史的经验也深刻地告诉我们,离开了人民、不从人民利益出发,任何政党都不能长久,国家的发展更是无从谈起。
党的理论体系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完善,今天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就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明确具体地解答了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课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为了人民谋发展、依靠人民图发展,让人民、让子孙后代享受发展的成果,总之一切为了人民。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再一次加深了我对以人为本核心理念的理解。从孔子提出“天地万物,唯人为贵”,我们知道中华民族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了人贵于物的人本思想,随着文明的不断传播、演绎和发展,在历史上曾出现过神本理论、物本理论,直至今日我党明确提出以人为本,客观现实的回答了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什么最重要、什么最根本、什么最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人。过去有人认为,发展就是经济的快速运行,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高速增长,这种观念片面强调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忽视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忽视了发展的可持续性。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的发展归根到底要服务于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的需要,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说,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我认为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把好教育质量、使科研上层次、提升解决三农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每一名教师要把自身价值的实现过程同学校的全面发展相结合。我们都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成果的受益者,个人的生活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基本达到了“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和谐标准了。但人总归会有攀比的心理,而又很难选择合理的对象和合适的角度进行比较,一些不和谐的事情就出现了。你总不能时刻去跟比尔·盖茨比财富、跟奥巴马去比权力吧!学会找差距是一种艺术,学会满足更是一种气魄,人就是要在寻找差距中推进自身的发展,在享受满足中培养人生的境界!建设和谐校园的进程中,最关键的是自身和谐的建立,这种校园文化才是我们向往的。
为了人民,既要努力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解决好衣、食、住、行、医、保等,更要帮助人民正确认识和对待客观现实,以人为本,应该说是“以各不相同的人为本”,不是以某个人为本、以某个特定的人为本,我们应该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充分尊重个体的差异,着力构建自我和谐,只有自我和谐,才能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才能使个人在生活和事业上取得“双赢”,并使个人有可能向更高的职业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