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学院 - 《菏泽学院报》
如何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质量
●刘娟
早在 2002年和 2005年,国务院先后召开两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作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等职业教育由此得到快速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但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不仅数量不够,质量更需提高。如何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质量,使我们的学生成为能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使我们的学校成为社会欢迎、家长放心、学生满意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基地,是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首先,中等职业学校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定位。中等职业教育应定位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就业是民生之本,职业教育说到底就是就业教育。培养的学生能否顺利就业,是否受社会欢迎,这是衡量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主要标准。事实证明,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改革,思路对、方向正,给职业教育带来新的面貌和深刻的变化。另外,要加强职业学校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根据就业市场和企业的需要,积极推进“订单式培养”,实行更加灵活的学制,推进“学分银行”建设,便于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要把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及技术开发紧密结合起来,为行业企业输送适合他们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其次,中等职业学校要及时调整专业结构,深化教学改革,注重提高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要努力做到“学校围着市场转,专业围着产业转,人才培养围着需要转”。要适应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适应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大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要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专业结构,灵活设置职业教育学校的专业。要努力形成就业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要改变传统的以学校课堂为中心的做法,不拘形式,灵活多样,课堂可设在学校,也可设在工厂车间、服务场所和田间地头。
再次,中等职业学校要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教师。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职业教育教师素质,是当前推动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一是要进一步拓宽教师来源渠道,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到中等职业学校来任教,同时,要面向社会广泛聘请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到职业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特别邀请各行业、企事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到学校兼职任教。二是重视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和培训。要创新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制度,特别是要建立职业学校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切实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特别是动手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三是要深化学校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逐步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分配和保障制度,充分发挥人事分配制度在调动教师积极性方面的基础性作用。要积极探索以岗定薪,优劳优酬的收入分配办法,将教师的收入与学校发展及其个人贡献挂起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