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政法大学 - 《中国政法大学校报》

看得见自己

作者:■民商经济法学院2016级 刁倩    
2016-11-22     浏览(69)     (0)

  北京的雾霾里,感受着彼时幻想而此时实现的“仙气逼人”,享受着一阵风吹过猛地一吸气眼镜上水汽散去的惬意。很难看得清迎面走来的是谁,却真实地感觉到橡皮绳勒得有点痛,想象着好像走进生化危机世界里的自己。
  我们当然在意自己,在意到不仅由衷地为当下的自己开心,也希望许久后看到昔日印象依然开心如初;不仅自在地为自我的快乐充盈,也恨不得让每一片叶子夹着嬉笑的风让路过的人都乐呵到肚子痛。不用再提悲伤,因为所有的同情早在亚里士多德眼中就充斥着自我的预见和安慰,其他的,更是对我自己或我们之间感性的共鸣了。
  明明每天都盘算抱怨着衣服是不是少了那么一套,明明每天一楼的镜子前总少不了陡然停驻的身影,明明每天在不停地挑选着、抉择着,努力将自己的生活打理得更像模像样些……那么在意着、爱着自己,也迫不及待地希望别人爱着自己,却不总能看得见自己。
  或许看得见自己,也是一种能力。
  在一个打算泡一上午自习室的暖意融融的周六,我的高中闺蜜———一个既能在成绩上实现实力碾压又能在性格上让人哭笑不得的曾经的上下铺宝宝发来求助信号,“一言不合”就要打来QQ电话。回到宿舍,两端握着手机,彼此小小地沉默了几秒,竟不知从何说起。毕竟她是一个大多数人看来有智商也会聪明地努力的人,是一个总的说来比较顺利时运不错的人,是一个怎么吃都不会胖天生一副大长腿的萌妹子,同时也是一个习惯了追逐新奇的要强的优秀者……回顾完这些标签,我便很能理解她的处境———曾经一直新鲜着的爱好在强压下变得寡然无味,曾经习以为常的优秀感在与别人的上秤比较后越来越轻,曾经一度幻想的惬意自我的大学空间被太多琐碎的事纠缠得面目全非。有些话很容易感知到,却很难说明白,其实她感知到的我们都懂。她真的在某所位列“华五”的高校里很忙很忙,充实到怀念起高中的冲刺;她也真的在人才纷纭但不算她最理想的大学里发现了很多令她着实吃了一惊又甘心佩服的人;她一如既往地欣喜着,又有点疲累。
  可是我真的替她感到开心,因为习惯了忙碌的人会渐渐自虐式地爱上忙碌,一闲下来便负罪感袭来;因为在一堆堆优雅的人群中也会不知不觉地昂首挺胸,慢慢世界都会开阔;因为在自身愈显渺小的对比下,出路才愈发可贵;因为在一次次思索自己究竟哪里强于别人的过程中,会忍不住再一次尝试点什么……我们的生活不太一样,又是那么相像———不仅匆忙,而且不安。一脸无知地恐慌,被时间拉着,挣扎着争夺主动权;双眼迷茫地被裹挟在人群里,目光偶尔有神却停留在别人身上,脚步轮转徘徊,兜兜转转不知道究竟走了多远,还是不是当初的那个方向。
  这种时候,走近镜子,笑一笑,当你看得见自己的时候,其他一切都不是问题,浮云掠过,即便不能云淡风轻,也可和长风一曲。
  看得见自己真实的样子,便不难发现原来普通的自己也能迎着光照出最美好的角度,也不难客观地察觉到与他人的差距还需要多久的加速跑,更简单地自知———做好现在的,再愉快地往生活里加料、技能上加码。看得见自己,再去争取,争取到适合的,跟自己一样独一无二的。看得见自己,乐观自信都会排着队拥向你;看得见自己,日臻美好都会无一例外地在时间年轮上做上记号,直至不虚此行。
  不是每一天都能过成了不起的一天,也不是每个人的选择都能教人欢呼雀跃。就像很多人不知道易建联一路上曾经的转折、现在的蜕变与无奈,也难以明了现实中的权衡既轻松又无比艰难。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生活的走向不像超市的小推车顺手就能换一个方向,在看得见自己的生活里做着惟有自己有权抉择的事,无所相负。
  于是,看得见自己如清流划过乱石,如霞光扫过崇山,既是一种达观和从容,也是一种理性和清静,那是一种清欢的人生状态,一番精深的人生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