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法大确实要比02年之前好太多太多了。现在的足球场、篮球场在那时都还没有。学校周边也基本都是一片荒芜。去年我回学校看了一下,校园里之前的一片荒地现在又起了一栋大楼(研究生院的新楼也起来了),主校区和后面的家属楼校区之间修了地下通道,正式连为一体。所以从硬件设施来说,现在的法大可以算合格了。———来自一位法大的毕业生,写于2014年
最近,我校昌平校区致公楼、明法楼、环形阶梯教学楼的外墙翻修工程终于竣工,校园内的教学楼都换上了统一的建筑风格,再也不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风貌了。诚然,过去昌平校区的显著不足就是面积小、建筑设施陈旧,校区建设只好致力于“小而精、小而美”。也许如今在昌平校区学习、生活的你常常会抱怨校园的硬件设施条件不好,校园不美,教室少、宿舍小,那么,不妨随小编一起来回顾昌平校区建立以来的建设历史吧,你会了解到,其实它一直在变好、变美……1984年,中国政法大学最终选定在北京西北昌平县的军都山下兴建本科校区。军都山海拔400至800米,最高峰海拔达1439.3米,而北京市的绝大多数高校都坐落于平原地区,因此,学生们笑称,中国政法大学是北京的“最高学府”。
1987年昌平校区完成主体工程,迎来第一届学生。提到87级校友,不得不提的就是现在校园里的地标———拓荒牛。昌平校区的所在地原本是松园村,现在松园路北面的二层小楼群就是当年由学校出资建造,松园村的村民们迁居至此。当时不仅校区如工地,周围也一片荒凉。而由87级校友集体赠送给母校的拓荒牛,一如中国政法大学,也一如中国法治进程,无论土地多么贫瘠,只顾低头开拓,风雨无阻。
端升、厚德、格物、致公、明法楼五幢教学楼连成一片,“学名”是昌平校区教学楼ABCDE段。然而它们并不是同时建成的。1987年ABC段建成,学生在A段(现端升楼)上课,教工在B段(现厚德楼)办公,C段(现格物楼)是教辅楼。每段的建筑规制是一样:四层中间为大厅与楼梯,教室在两侧依次排开。两端所建的塔楼将ABC段依次连接,给人一种闹中取静的感觉。
1989年礼堂建成并投入使用。1990年建成行政办公楼,十四层的楼房成了当时昌平的第一高楼。而图书馆“法渊阁”、“文渊阁”分别于1991年竣工,2007年更名。1994年建成环阶,1996年建成体育馆。
再来看和同学们课余生活息息相关的建筑———食堂和宿舍楼吧。第一食堂于1987年建成,次年建成了第二食堂,没想到两座食堂也是“元老级”建筑啊。而宿舍楼群中,资历最老的就数梅园的三栋楼了,建于1987年,其后88年又建成了兰园1、2号楼、竹园1、2、3号楼,89年建成菊园的两栋楼。而最年轻的便是2003年建好的兰园3、4号楼了。
之后,直到2000年昌平校区都未再有新的建筑落成。D段(现致公楼)、E段(现明法楼)分别是2000年、2003年建成的,通过塔楼与ABC段相连。2011年,我们有了校园里最年轻也最豪华的教学楼———逸夫楼。
再说说最近如火如荼进行中的校园绿化种植的调整更新工作,听说新增了三十多种植物呢,感觉校园真是越来越美了。同学们不知道的是,其实2007年本校区也曾进行过一次景观改造工程,不仅改造了南门入口的三角绿地,将位于体育场西侧的原海子文化广场改造为现法治广场,新建了宿舍楼区的庭院,还调整了教学区的绿化、加入景观置石。还增添了不少中层开花灌木、地被花卉,以草坪、地被、乔木与灌木混合,速生和慢生植物合理配置,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多层植物混交群落。
幸福从来都是比较级,今天的法大人,幸福感是不是更强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