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安徽大学 - 《安徽大学报》

葛藤的秘密 彭 松

2016-10-31     浏览(206)     (0)

作者回忆小时候在山里与葛藤的故事,回忆发现葛藤秘密的经历和外婆挖葛根的过程,最终再次感叹自己成长后很少见到葛藤的遗憾。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我第一次见到葛藤的时候,我还没读过《诗经》里的这句话,当我很多年后再看这句话的时候,觉得描写得真美,和记忆中的一样美。
  我出生在大别山区的一个小山村里,从生下来就被大山里的植物围绕着,有落而不凋的满山的松树,也有根嚼起来很甜的茅草,还有满地青青的地饮(yin第四声)菜,或许因为它长在地里不需要人工去灌溉得了这么一个名字。但回想起来,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大山深处的那一片片的葛藤。
  小时候的暑假,我经常回去外婆家住上一阵子,常常是外婆到哪我就跟到哪。二年级的暑假,我像之前的暑假一样,被妈妈送到了外婆家。那个暑假外婆每天都会去地里锄草,外婆去锄草,我就带着个黄色的草帽,荷着一个小锄头,和外婆一起去地里玩。那时的我当然不会帮外婆去锄草,我是被地附近的各种各样的植物吸引去的。记得那是块水田改成的地,很宽大,地的附近有小坡,坡上有大片大片的葛根,前几天我只对葛藤旁边的乌萢(一种深紫色的野果)感兴趣,那是一种长着刺的枝条上结的一簇簇的野果,有很多汁,一吃就把嘴也染成了深紫色。等把坡上的乌萢吃完了之后,我的注意力就转向了坡上的葛藤。那坡上有一大片葛藤,一片又一片绿色的叶子层层叠叠,像绿色的大毯子一样,铺在了坡上。夏天的葛藤,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翠绿好看。葛藤的叶子很软,我常常把叶子一片一片地摘下来铺在地上当垫子。叶子没有了玩头,我就扯葛藤玩,小孩子劲儿小,常常扯着扯着摔了个屁股蹲儿,此时外婆就会在下面的地里抬起头来望着我,问我有没有摔疼,我像做了坏事似的马上爬了起来拍了拍身上的灰,冲外婆摇摇头,看我没事,外婆又继续面朝黄土锄起地来。
  那日子就像被河流冲蚀的卵石一般,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闪出奇异的光芒,最重要的是,我在那段岁月里发现了葛藤的秘密。玩完叶子和藤,我也自然而然地把注意力转移到葛藤的根上去,葛藤最大的秘密就藏在那里。坡上的葛藤被我拔了不少,有些露出了尖尖的一小部分根,我很好奇地用手往深处挖了挖,一个长得有点像山芋的东西露了一点出来。我喊着坡下的外婆:“外婆,这里长了一个大山芋。”外婆闻声赶来,拨开附近的葛藤看了看,对我说这是葛根,之前给我冲的葛根粉就是葛根变成的。我当时真的难以想象,冲出来是晶莹剔透的葛根粉竟然是这个灰不溜秋的像山芋的东西变成的。我缠着外婆要把葛根挖出来,外婆说:“葛藤的根长得深,你自己先刨刨,我把草锄完了就来帮你挖。”我冲外婆点了点头,外婆就走下坡去了。我拿起我的小锄头轻轻地刨开根旁边的土,生怕把这个宝贝给弄坏了,后来我才发现葛藤很厚我是怎么都不会刨坏的。葛藤的根扎得深,直到外婆锄完草来,我才把根挖出来很小一部分。外婆让我让到一边,举起大锄头向下挖去,不像我那样小心翼翼,但是每锄头下去都不会碰到根,我在旁边看着,觉得很神奇,竟有些入了神。等我回过神,外婆已经把这个“大山芋”拔起来了。我拿起来看看,那是一种深灰色类似干瘪的山芋的东西,表面也没有山芋平整。我抚摸着葛根,想着这样丑陋的东西怎么会变成洁白的葛粉。回家的路上我问外婆,外婆说:“这里面的功夫可多着呢。”我看着外婆,外婆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回到家里,外婆拿出了一个小斧头,又把我手中的葛根接过去,放在家门前的青石板上,舀了一瓢水把葛根冲了冲,葛根上面的沟壑随着泥沙的流走变得清晰起来,我越发觉得这个根很粗糙。外婆拿起小斧头,用刃的另一头捶打着葛根,葛根很硬,外婆锤得很用力,锤了几分钟后,每砸一下葛根都会流出青色的汁液,一直顺着青石板流到小水沟里去,汁液里好像还有些白色。我吵着外婆让她把斧头给我试试,外婆叮嘱我慢点不要弄伤自己就起身回去做饭了。我很认真地捶打着葛根,直到外婆喊我吃饭我才停下来,那时的葛根已经露出了一条又一条的纤维了,有一点像丝瓜瓤。小孩子的热情总是不会集中在一处,吃完晚饭我就忘了葛根的事情了,跟着电视里面的齐天大圣神游天宫去了。直到第二天我离开外婆家,我都没有再想起来那个傍晚自己锤过的葛根。几个月后我又去了外婆家,临走时外婆递给我一袋白白的粉,一块一块的,说是上次挖的葛根洗出来的粉,看着粉我很后悔没有亲眼见证丑丑的葛根变成白白的葛粉的过程。
  到了十几岁的时候,小爷爷上山挖葛根洗粉卖钱,我才看见葛根变成葛粉的过程。那时候,已经不需要用手去锤打了,爷爷把一箩筐一箩筐的葛根放进了机器里,打开机器轰隆隆地出来的就是被磨得碎碎的葛根渣了。爷爷把碎渣放进缸里,给缸里加水,泡个几天,就捞出来碎渣,那时候缸里已经沉淀下来粉了,那时候的粉还不是白色的,而是有点油油的灰色的一层粉。爷爷要变成白粉要经历好几次的换水—沉淀—换水的过程,一遍一遍得捞出上面的被称为油粉的灰粉,最后才能沉淀到白色的粉。等沉淀到白色的粉的时候,就要把水倒了,把粉舀出来放在竹筛里晒干,几天后就能得到白色的葛粉了。晒好的葛粉,用沸水冲开,就会变成晶莹剔透的凝胶状的糊,加点白糖吃起来味道特别爽口。而油粉也不会被浪费,奶奶会把油粉用菜籽油煎成薄薄的粑,吃起来有种独特的清香。
  长大后,我搬到了县城里,没有那么多时间回老家,就没有很多机会去看一看葛藤了,有时候外婆会捎来一小袋葛粉,味道和小时候相比总觉得缺了点什么。前些天读《诗经》,读到了《葛覃》,又想起了葛藤,想起了那片山坡。“害浣害否,归宁父母。”诗里最后一句这样写道。我们一天一天向成熟飞驰,可是我们也在一天一天丢失很多珍贵的东西,此刻,我想再去一次那个山坡,再看一看那片藏着秘密的葛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