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 - 《安徽大学报》
母亲与花 潘佳瑶
文章描述了新家门口土地面积减少后,母亲种植月季、紫茉莉等花卉,以及她对黄菊的呵护。文章还提到了紫茉莉花粉的制作过程和母亲在现实世界中的形象。
小学六年级时举家搬迁下来,门口的土地比之前少了很多,想要种植之前那样多的蔬菜花卉果树是不行的。母亲在一块面积较大的土地种了一些常吃的蔬菜,慢慢地又种了樱桃树和桃树等,仿佛想恢复以前家门口的“盛况”,但还缺了一些花。旁边有一小块土地刚好可以种上一些花,不知母亲从何处移栽过来的几株月季和黄菊,还有不少紫茉莉,都种在门口,待它们适应了新土地,花也慢慢开了。
月季最艳又最纯,红似滴血,白如初)。月季花期极长,一年三季可开,花期内月月可开。“开随律琯度芳辰。鲜艳见天真。不比浮花浪蕊,天教月月常新。蔷薇颜色,玫瑰态度,宝相精神。休数岁时月季,仙家栏槛长春。”这是宋代赵师侠为月季写的美誉词《朝中措》,他既赏月季之美态,又赞月季之精神。又有苏辙称赞:“何人纵千斧,害意肯留卉。偶乘秋雨滋,冒土见微苗。猗猗抽条颖,颇欲傲寒冽。”也是欣赏月季寒秋仍开花的傲骨姿态。母亲自然不知苏某赵某,她移栽的月季兼有红色和白色,花开,如火,似)。若是近看,花瓣一层一层由里向外铺展开来,清晨时轻轻摸一摸,露水湿润整朵花,好似婴儿的肌肤,中间点缀着黄色花蕊,煞是可爱。好花还要叶来配,翠绿的叶子衬着那翘楚的红花白朵,增添美色。想来母亲是看中了月季花之美和它极长的花期,时常能赏月季花姿,也是人生乐趣。
月季虽美,母亲却最护黄菊。起初黄菊并不与月季等种一起,母亲将菊种在了二三花盆中,放与月季等一处土地上。秋来菊开,花色金黄,长条花瓣向里蜷缩着簇在一起,外圈花瓣将尖端勾着向外散开,周围隐有冷香。闲暇时间,驻足菊旁,若有秋风袅袅,黄菊身姿晃摇,惊动了幽幽香气,直教人心动忘忧。秋季赏菊早有传统,屈平在《离骚》中曾提“朝饮木兰之堕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陶渊明更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传世名句。文人骚客为菊作诗写词,自是赏菊花之美色,赞菊花之高洁,明自我之气节。菊花有什么高洁,又有什么气节,母亲是不知的,她只知冷风冷雨会把她的黄菊打坏,便会连盆搬进屋里,保护摇落欲垂的黄菊,待雨过天晴再搬出。后来不知何时起,母亲再没有搬那些黄菊,任它们与月季长在一起。黄菊在风雨中吹落垂败,没过两年就再没开了,幽幽冷香也不复闻了。
不同于黄菊,紫茉莉易成活,母亲也不大管理。因花朵形状酷似一个个小喇叭,人总会称它喇叭花。孩童问母亲其花名,母亲哪知紫茉莉,只晓得喇叭花,还因为花在傍晚时分绽开而笑称是晚饭花。夏天是紫茉莉开放的季节,白日里太阳高照,喇叭也收了,待傍晚日落了,一丛紫红色的小喇叭成就了饭后散步的风景,孩童总要贪玩地折一两朵,或想吹吹喇叭,或爱美挂在耳上。待天冷入秋,花落结籽,一个个圆黑如地雷般的种子取代了小喇叭,孩童总要摘几颗把玩,把种子捏开,里面会有白色的粉末,孩童不知是什么也不管是什么,拿来过家家也很得趣的。
新家门口的紫茉莉不及搬迁之前的长得茂盛,大概是受了土地大小的限制,不能肆意生长,可生命力却很顽强,不需人仔细管理,来年必生,一夏又一夏,繁花自开。
在孩童的眼中,母亲就应是那顽强的紫茉莉,每年都会再开,不会衰败。
听我们文艺评论的老师说,《红楼梦》两次提到茉莉粉,这茉莉粉就是紫茉莉种子里的淀粉做成的,第四十四回“变生不测凤姐泼醋喜出望外平儿理妆”还简单说了这茉莉粉制作过程。书中这样写道:
宝玉忙走至妆台前,将一个宣窑磁盒揭开,里面盛着一排十根玉簪花棒,拈了一根递与平儿。又想他道:“这不是铅粉,这是紫茉莉花种,研碎了对上香料制的。”平儿倒在掌上看时,果见轻白红香,四样俱美,摊在面上也容易匀净,且能润泽肌肤,不像别的粉青重涩滞。
第六十回“茉莉粉替去蔷薇硝玖瑰露引来茯苓霜”的茉莉粉也是紫茉莉种子里面的淀粉做成。这茉莉粉是萧条乱家的起因。
前面提到紫茉莉的另一个名字叫晚饭花,而汪曾琪的一本小说集就名为《晚饭花》。
在现实的世界里,母亲只是黄菊,风吹雨打多了,再不会开。
方寸之地,只剩下紫茉莉,花开花落,种花之人却已不在,徒留赏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