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 《飞行学院报》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夜色如水,捧着一盏清茗仰望星空,又见中秋月。
作为炎黄子孙,中秋总是让人充满期待和向往的。特别是对于象征中秋佳节的那轮圆月,国人一向不吝惜各种赞美之词,在阖家相聚的晚宴上用诗篇,用传说,为其披上一层浪漫的面纱。因为,它象征着团圆,象征着美满。而此刻,我倚着中心宾馆的门柱,远眺着这颗距离我们三十八万四千公里的星体思绪飘飞。
从古至今,人们对飞天登月的向往从未停止,由《墨子·鲁问》:"公输子削竹木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到近代"飞行者一号"试飞成功,到"阿波罗11号"的宇航员踏下第一个脚印,一代代人的智慧结晶终于使得愿景成真!更别说在现代,乘坐航空器出行,早已融入千万普通百姓家的生活。习惯产生出的“麻木”,让很多人忘记了这一成果的背后,是无数先贤呕心沥血的付出!他们是放弃了多少个可以和家人团圆的中秋之夜,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便捷啊!
当年为了抗战赶修广汉机场,老一辈民航人冒着敌机轰炸的危险,夜以继日的奋斗在革命前线。如今大半个世纪过去了,曾经的热血男儿都成了须发皆白的耄耋老人。而我们这些承继了他们事业的年轻一辈,虽然没有经历过那段金戈铁马的峥嵘岁月,却在用另一种方式继续守护着他们的心血。当训练中的飞行员俯瞰机身下的万家灯火时,有多少盏是在中秋佳节仍坚守岗位的民航人点亮的,他们于灯下或是翻看查阅着各种文件报表,或是守卫着园区安全,或是维护着复杂的通讯电路……“星火可燎原”,在美丽的中秋夜晚,这份“坚守之光”聚合出的瑰丽,当与明月同辉!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团圆的夜,皎洁的月,牵动着人们思家的心弦,然“以吾人数十年必死之生命,立国家亿万年不死之根基,其价值之重可知。”我辈虽无大才,亦愿效法先贤志士,舍小家为大家,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迸发生命的光与热,共谱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壮丽诗篇!□模拟中心姜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