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 《飞行学院报》

为“龙头”点赞

2016-10-08     浏览(106)     (0)

   时光荏苒,斗转星移。2016年12月,绵阳分院将迎来50周年华诞。回顾50年的光辉历程,无数分院人艰苦创业,砥砺前行,他们的不懈追求和辛勤付出,勾起我美好回忆,许多生动感人的场景历历在目,许多并肩共事的同事让人难以忘怀。有一位同事,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龙头”,他吃苦耐劳、身先士卒的实干精神,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可贵品质,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赢得了分院后勤人的尊敬和褒奖,堪称是数以千百计分院人的缩影和典范。
“龙头”大名龙志云,出生于1933年,他是1951年从湖南农村入伍的老兵,也是飞行学院的“元老”,曾辗转新津和遂宁分院,1972年调到绵阳分院。多年来,他始终奋斗在后勤战线,是位地地道道的老后勤,因为他时任场站站长,作风雷厉风行,身先士卒,故大家尊称为“龙头。”如今,他虽已颐养天年,享受着幸福悠闲的退休生活,但他矫健的身影以及和蔼憨厚的音容笑貌,仍经常浮现我脑海,我发自内心的为他点赞!
我于1983年被任命为场站总支书记,与“龙头”这个老站长搭配,团结协作,共事多年。在朝夕相处中我逐渐发现,我俩都不善言辞,说的少做的多,思想和工作作风也大体相近,自然而然地,工作很容易形成共识。我们工作上互相支持,配合默契,共事以来从未红过脸。多年的工作实践使我深切地感受到,他心地善良,待人诚恳,工作热情似火。场站摊子大,工种多,发生问题的几率较高,不管哪里出现何种问题,也不论工作中碰到什么样的困难,他总是一马当先:“我去!”风风火火地深入实地,现场处理解决问题。而遇到评比模范、奖励先进之类的事情,他却一反常态,退避三舍:“还是评其他同志吧!”我从内心钦佩、敬重他。他后勤工作经验丰富,又比我年长几岁,我暗自感叹:“龙头”,你不仅是我亲密的同事,而且是我可敬的兄长!
距离他退休还有两年时间,“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年近花甲的他,更加严以律己,勤奋工作,珍惜着退休前的分分秒秒,“在岗时间不长了,我得加倍工作”。“龙头”时常这样勉励自己,保持着旺盛的工作热情和充沛的精力。
1991年7月,分院组建物资基建维修科,要他出任科长。摆在他面前的是人员紧缺,点多面广,管理困难较多。有人直言:那摊子难打整!还有好心人相劝:很快就退休了,还去给别人垫背!“龙头”满脸憨笑地听着,对别人的话毫不在意,他认为,自己是一个老兵,还是一名共产党员,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组织的决定就是命令,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到职后,他不顾自己患有坐骨神经痛等多种疾病,跑里跑外,走东串西,每天总是提前上班,推后下班。担心星期天节假日人员容易松懈,他时常到单位四处转悠,督促检查。机场跑道是否平整,水电气供应是否正常,营房哪里需要维修,他心里装着一本帐。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全科同志拧成一股劲,他们响亮地提出:“服务在用户,满意在飞行。”点滴做起,千方百计地做好“服务育人”工作。各项工作逐渐步入正轨,开创了良好开端。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关系理顺了,基础打牢了,好的风气形成了,以后的工作就很容易开展了。
在分院二级机构调整和干部调配中,“龙头”被任命为总务部副主任,主持部里工作。他一如既往,更加勤奋卖力地干活拉车。当时,物资供应比较紧缺,他就多次骑着自行车,爬坡上坎,奔跋到七、八公里地的绵阳市,求助政府有关部门,苦口婆心,讲明分院的特殊性和上级对空勤人员的有关规定要求,终于得到地方的理解支持,积极调剂,保证了单位和空勤教学人员的正常生活供应。
每逢遇到困难和棘手难办问题,他从不推诿、搪塞,而是挺身而出,亲力亲为,努力为单位建设着想,主动为领导遮风挡雨,为下属排忧解难。某地方堰管会领导曾多次上门,征收高额排污费,每次“龙头”都是单独赴会,据理力争,经过几番周折和讨价还价,最后费用从原来的8000元降低至1000元。绵阳市供电局召集开会,向分院征收增容费、电缆费、土建费等等费用,他积极建言献策,独自承担了这一艰巨任务。
“龙头”很平凡,平凡在他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伟绩,没有催人泪下的故事,然而,从他无数看似平凡的事迹中,我们看到的是他甘为人梯的老黄牛精神。毛泽东主席曾说: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种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龙头”就是这样的人,无数分院人也都是这样的人,我由衷地为他们点赞!
忆往昔,心潮难平;看今朝,壮志豪情。屈指可数,绵阳分院50年风雨兼程,先后经历9任院长、10任书记、10届党委。在飞院党委和领导的关心帮助下,50年来,一代代分院人团结奋进,顽强拼搏,实现了一次次飞速发展和新的跳跃;50年来,教技术,帮思想,带作风的“九字经”以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三育人”宝典,深入人心,薪火相传,积淀了浓厚的校园文化,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宝贵经验;50年来,分院人奋发有为,改革创新,从当初“运五”教练机,到引进TB20初教机,直至现在初、中、高教机协调配套的训练格局和训练模式。一园俊秀争成材,半纪分院展风采。在欢庆绵阳分院50周年校庆之际,作为年逾古稀的退休分院人,我衷心祝愿绵阳分院能层出不穷地涌现出更多“龙头”这样的先进人物,衷心祝福绵阳分院再接再厉,续写华章,为伟大祖国的民航事业培养更多合格的飞行英才。□绵阳分院张载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