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理工大学 - 《长春理工大学报》
茶事二三
作者:陈晴
文章描述了作者一家饭后品茶的习惯,介绍了茶的种类、制茶过程以及喝茶的感受,并分享了作者在学校品茶的经历。品茶已成为他们家的传统,喝茶可以净化心灵,沉淀躁动不安。
我们家有饭后喝茶的习惯。享用了油汪汪的五花肉、大块大块的排骨之后,爸爸喜欢在餐桌上摆一整套茶具,沏上一壶茶。他沏茶总是慢悠悠的,慢条斯理地洗茶具,再踱着步子去烧水。等叶片在水中舒展漂浮并缓缓沉下的时候,我已经逗着昏昏欲睡的小猫玩了老一会儿了。茶汤被倒进小瓷杯放在桌子上,显得精致可爱。我好奇地凑过去,端起来尝了一口,然后皱着眉头放下。茶是苦的,这苦味却并不浓烈。摸摸自己胀胀的小肚子,我皱着眉头乖乖地喝完杯中茶。爸爸在一旁看着我,笑眯眯地摇着头。
一开始,我只能尝到茶的苦味,喝得久了,慢慢也尝到了茶的香味。茶香也是不浓烈的,茶汤缓缓滑进喉头时,你才能感受到那味道。淡淡的苦味带着茶叶独有的涩感最先与味蕾相遇,之后才能品到淡雅的香气,若有若无、时隐时现,我们需用鼻、用嘴、用眼、用心,感受这香气,我想,这便算是入门了吧。
据说刚开始入门,会觉得喝茶舒服、有品味,爱屋及乌地喜欢茶具,我就是这样一个人。我费了不少心思买来了一个壶身绘着淡粉樱花的精致玻璃茶壶,有了它以后,酸甜清爽的花果茶成了我的新宠。小巧玲珑的金桔,可以明目的决明子,吸饱水以后圆滚滚的枸杞和兰香子,配上蜂蜜才好喝的柠檬片……而我最喜欢的是洛神花。洛神花一沉入水里,丝丝缕缕的瑰红开始散开,不一会儿便有了一壶春景,配上壶身零落的樱花花瓣,显得格外好看。喝着这些花果茶,我仿佛正在与四季对话,用心感受着世间美好。
爸爸说,南北朝时,僧侣打坐几天不吃饭,全靠茶汤提振精神、补充营养,而且喝茶还可以提高记忆力。于是,我把这个让我爱不释手的小茶壶带到了学校。每每闲暇,我总会泡上一壶茶,颇有一番且将浮世作清欢的味道。
浓茶解烈酒,淡茶养精神。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喝茶就这样成为了我们家的传统。妈妈喝茶,因为茶可以光洁皮肤、养颜美容。爷爷奶奶喝茶,因为茶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据说高手喝茶,感受茶的香、醇、韵、滑,就能判断出茶的品种、产地、制程等,更能从茶汤看见春天,看见人生,进而看见宇宙,甚至无极,最终,茶汤是真水无香,是无味之味。将茶喝到这个程度,已经不只是消遣了,而是参禅。
爸爸去江西的时候特意去看了茶山。跑了不少茶山后,很是感慨。他说,制茶并非易事,中国的茶文化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是啊,中国茶文化延续千年,期间不断改进,到如今,我们的制茶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完善。精细、繁琐的制茶流程对工艺要求极高,对茶树的种植、茶叶的采摘要求更是严格。人们精心挑出上好的春芽,在烘烤后脱胎换骨,沏茶时,看那叶片在杯中从浮到沉、由卷至舒,看碧绿茶汤在白瓷杯中微微荡漾,不正如人生之路跌宕起伏,最后又归于宁静吗?茶还没饮入口中,我们就已经被净化了。
今日,何不摆壶沏茶,沉淀我们的躁动不安,让心灵与宁静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