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黄车”名为ofo 共享单车,是针对高校学子开展的单车共享计划。ofo 成立于 2014 年,是国内首家以平台共享方式运营校园自行车业务的新型互联网科技公司。“ofo 就是 ‘one find one’ 的缩写,意为方便寻找。之所以取名ofo,是因为这 3个字母组合在一起很像一辆自行车。”创始人张巳丁在面对记者时解释到。“当初也想用其他名字,像风火轮、骑百客,但是中文的名称都不具备全球化的特质。只有自行车的形象是没有隔阂的,世界各国的人都明白。”
2015 年 7 月,刚刚从北大毕业的张巳丁和同学一起创业,作为“重度”骑行爱好者,他们将目标锁定在了高校自行车共享平台,他们发现自行车是大学校园内最常见的代步工具,但修车烦、丢车多找车难、利用效率不高也伴随着学生,为解决一校园“痛点”,打通校内“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问题,让同学们随时随地可以有车骑,使校园的自行车数量达到一个合理的状态。在Uber、摩拜(Mobike)等公司运营模式启发下,他们打造出这个国内第一个单车共享平台。
2015 年 9 月,张巳丁团队购买了 500辆“小黄车”投放到北大的校园。随即,“小黄车”便势不可挡地在高校风靡起来。目前“小黄车”入住了北京、上海、武汉和昆明等城市的 198 所高校。
“校园里大多数同学都会买自行车,但每天就用几次,校园用车有明显的潮汐现象,大部分时间处于闲置状态。共享单车要让车子流动起来,让同学们随时随地有车可骑。”ofo 提出,“我们不生产自行车,只连接自行车。”因此,共享单车没有建立固定停车位和锁柱,归还时通过微信付费就近上锁即可,无须归还至指定车桩。
ofo 鼓励有车同学共享自己的自行车,换取全部共享单车的使用权。“放弃自己车的所有权,换取更多车的使用权,以1 换 N。”吴皖蜀说:“目前在成都还没有开始这方面的业务,因为共享车辆还没有那么多的时候,平台先投入一批车满足大家的使用需要,培养大家的使用习惯。”
“‘小众的就是大众的’。共享经济共享的或许是大量看似闲置的个人资源,但盈利来源确实最大限度的满足最个性化的需求增长。”评论ofo 的创业模式,菁蓉学院副院长陈烈说到。
“首批 680 辆车一投入就成为校园里的一景。目前成大的认证用户达 8000 人,活跃用户 3000 人,每天产生订单 7000单,平均每辆车的使用数为 10 次。”ofo 成都大学校园负责人王康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