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兰州大学 - 《兰州大学报》

以德立身乃文明 和谐社会之基石

———春回大地之际,记校园里的二三事

作者:邹世敏    
2016-03-15     浏览(168)     (0)

  2015年12月7日,因校外施工故障,致兰州大学医学校区停水,顿时引起师生一片忙乱,好在学院有食堂做后盾。家里没水,锅碗瓢盆可以不洗,脸可以不洗,牙可以不刷,但开水不能不喝,尤其是要按时吃药的老年人。怎么办?得知校本部后勤集团安排水车拉水过来,我提起水壶,步态趑趄、小心翼翼地朝拉水车走去。只见熟悉的面孔笑着列队向前,然后或弯腰或蹲下接水。弯腰、蹲下,对我是难题,所幸我并不认识的一人让一位胖乎乎的小学生,拿着我的壶,接了水递给我。
  我提着壶往家走,一位与我同辈又同事的儿子名赵岩的,他已五十多岁了,可能看到我提得吃力,从后面跟过来,说:“邹阿姨,我帮你提。”遂接过壶,送到四楼家中。这才解决了“口渴”之虑。赵岩老师已近退休之年,此举纯属老相识对老一辈的体谅。
  我说以上的事,只是想通过此景勾勒出世态的一角。近日,林森浩事件在我脑中盘旋,他为什么视同宿舍同学为敌人而置他于死地呢!
  当天傍晚,药学院李红玉院长的研究生杜晶晶来电话说,要从校本部送水到我家,我因有了一壶水,表示不需要。
  我和杜晶晶是在学校食堂就餐时认识的。只是在用餐邂逅时闲谈过,她从未到过我家。但在医学校区停水过程中,她是唯一惦记我“口渴”的人。这是我要说的第一件事。
  下面说第二件事。
  2015年12月28日傍晚,我从华润万家超市购物后,一手提鸡蛋,一手拖小车准备回家。遇到两位学生模样的女孩,主动走过来帮助我。我问她俩是哪里的。一位瘦高个子的说是兰大药学院研究生,另一位是生命科学院研究生。研究生当然住在兰大校本部,穿过马路即到,正好与我同路。我说,你俩帮我过马路到兰大校门即可。她俩认为,从超市直通校门的绿灯开启时间很短,怕我跟不上,决定绕道从麦积山路走。于是瘦高个子女生将自己手中的物品袋一并交给另一位,拉着我的拖车。我只精心地提着鸡蛋。
  瘦高个子女生搀扶我过了十字路口,到达麦积山路。从西到东,经过兰大一个南校门,又到下一个南校门。我说,你们从这儿回宿舍吧,不用再陪我了。她俩坚持要送我。穿过十字路,沿会宁路到达兰大医学校区西校门。我又说:“我已到家门口了,我平素就是这样生活的,你们放心吧,你们回去吧。”她俩还是不放心,又坚持送我到住处楼下。上到四楼住处,进到房间。我说:“你俩坐下歇歇。”随手拿出两个苹果,叮嘱洗净即吃。但她俩并没有落座。瘦高个子女生将苹果在手中 “斟酌把握”了一会,我不知她想干什么。过一会,她把苹果放回原处,说:“您买回家不容易,我们吃了,您还得去买。”原来这就是她“斟酌把握”的原因。她们说:“您还没有吃晚饭吧,准备怎么办呢?”我说:“下面条就可以了,我的生活是很简单的。”瘦高个子同学说:“您快吃饭吧,我们不打扰了!”说着两人就下楼了。此时天色已晚。为了送我回家,她俩路过校门不回宿舍,往返多走了几站路。重要的是,打乱了作息时间安排,耽误了宝贵的学习时间。
  我不想问她俩的姓名,原因是其行为实在是出于其“心灵”、“人格”的驱使,我若不理解这点,一定要问,势必严重伤害了她们的自尊心。
  第二天上午,我想这事还是应该向药学院领导反映,因为它毕竟不是一件人人都能做到的好事;尤其是她俩还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客观条件去肯定和巩固。而且,若不扬善,我的内心是不得安宁的。
  我向药学院办公室述说了事情原委,他们相当重视。经过他们的努力,12月30日终于找到这两位同学。瘦高个子的名叫王娜,药学二年级硕士生。另一名叫刘怡瑶,生命科学院一年级硕士生。二人的导师都是李红玉教授。
  真巧!以上三人均为李红玉院长的研究生,看来这块“碧”玉在绿中透“红”了……我不愿意把事情提到何等高度,因为人是复杂的,可变的。而且,过高评说对一个年轻学子成长可能造成负面的影响,还是低调评说为好。但是,这三位同学的作为,至少是“道德”层面的体现,这与她们的童年、少年的成长氛围、熏陶、教育极其有关。我以为,童年少年的教育几乎奠定一个人一生的心理、人格、理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药学院和生科院在招收研究生时注重“德才”兼备的原则。以德立身乃文明和谐社会之基石。我希望兰大药学院培养出更多的优秀栋梁之才,出现第二位屠呦呦!
  在春节前夕,校后勤集团物业副主任尹肃红等四人来我家贴春联时才得知:那个给我接水的胖乎乎的小学生原来是尹主任的孩子。回想着小家伙帮我提水的情景,那个稚嫩的身影由模糊变得清晰,由一个变成两个,三个……一句李商隐的诗涌上心头:“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