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山东大学 - 《山东大学报》

庞越:奉献自己的力量

2015-09-02     浏览(96)     (0)




  走出圣昆仑音乐厅的那一刻,我才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这身志愿者衣服、胸前挂的这张志愿者证,都已经成为了历史。
  因为媒体接待的工作,我接触到了大量的国内媒体,发现媒体的工作是那样繁复辛劳;也接触到了许多知名学者,发现学者专家们也不是我想的那样高冷难以接近,相反,他们都是那么平易近人,对待各种问题极为耐心。
  当8月23日戴上志愿者证,我有一种神圣的使命感,期待着自己即将到来的工作。宣传报道组下面又分了很多组,我所在的媒体服务组负责媒体接洽、新闻整理等工作,尽管没有我之前所期待的直接采访工作,心里有一点遗憾,但我同时担任着《山东大学报》的采写工作,并且可以在媒体访谈中近距离听别的媒体对专家学者的采访,也算是自己的一个学习提高的过程。
  就这么开始了志愿者工作。最初的几天,我做的工作比较杂,包括发证件、搜集新闻、运营网站后台等,后几天我被安排随着学校党委宣传部孟丽老师做媒体采访。慢慢地,我熟悉适应了工作,开始想办法提高工作效率。一天的采访安排得很紧凑,我一整天接洽了五位国内外学者,到晚上6点还在小会客厅就一些英文专业术语深入研究。我喜欢这样倾听,获益匪浅。
  接待的嘉宾中,让我最记忆犹新的是一位汉学专家。他是我接待过的唯一一位汉语非常流利的当代史专家。当我忍不住崇敬的心情对他说“您的汉语真好”时,他微笑着对我说,“哎呀,马马虎虎啦。”一下子就逗乐了在场所有人。他说,要想学好中国历史,首先要学好中国的语言。在采访中他提到,他非常地喜欢中国,并且喜欢研究中国的历史,本届历史科学大会是他第二次来济南,山东人民的热情好客他深有感触。因为他本身就在中国工作,所以中国的变化他都看在眼里。听君一席话,内心是滚烫的。
  此刻,我依旧感到心潮澎湃。能够亲身参与到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当中并为之奉献一点自己的力量,我深感荣幸,我给自己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