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报》

应用型人才培养关键在于应用型教师

作者:经贸学院教授、中山市经济研究院常委副院长梁士伦    
2015-06-30     浏览(93)     (0)

会议讨论了人才培养工作会议,强调了教师成才、全员育人、地方高校责任和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学校应注重提高教师道德修养和教学技能,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注重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今年,是“十二五”时期的最后一年,也是“十三五”时期即将开局之年,中国高等教育正在深入推进综合改革,在这个背景下,我校召开人才培养工作会议,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人才培养方面,会议首次提出“教师成才”的议题,通过研讨,对师资培养尤其是青年教师培养、学科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反思与总结,找出短板,明确方向,非常有必要。在我看来,应用型人才培养关键在于应用型教师的培养。
  一、大学教师使命在于教人做人、教人做事。如何教做人?当前,在全球化浪潮席卷下,社会价值观趋于多元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极大挑战,除了重视教师的科研水平、教学成果之外,更要注重教师的道德修养,教师要以“身正为范”的准则要求自己,引领社会道德价值观念,成为道德修养的楷模,时时处处传递正能量,才能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如何教做事?要有一批会做事的老师,才能教出一批会做事的学生。教师要夯实自己的专业基础、提升自己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优化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才能成为高水平应用型教师,才教出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
  二、教育工作是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事业,应贯彻“全员育人”的理念。首先,教师无疑是教育工作的主体力量,那么学校的其他工作都应该服务好教师的教育工作。比如进一步提高行政办事效率,建设高效廉洁的机关,营造公平公正的氛围,通过机关及教辅、后勤人员的良好工作面貌不断给予教师正面的印象,激发教师以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其次,人才培养应贯穿到学校课堂、管理、服务、环境等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之中,除专业教师之外的工作人员也应是教育工作的主体,一言一行也都是教育,应不断提高全体教职员工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营造正气、和谐、向上的良好氛围。再次,全体教职员工都要注重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通过学校系统化的师资培养计划等举措建设一支专业能力强、能有效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支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水平师资队伍;通过贯彻落实本次人才培养工作会议精神,全体教职员工都应在深入讨论中对照并发现自身的短板和不足,并加以提升。
  三、学校定位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地方高校,立足地方、依靠地方、服务地方是学校应尽的责任和义务。首先,要通过积极主动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来完成和体现地方高校的责任和义务;其次,应培养一批在地方的经济、文化、社会研究等领域有影响力的教师,不断传递学校高层次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树立学校在政府、企业及广大市民中科研高地的地位和形象;再次,学校要积极为参与地方发展重大项目的老师提供相关信息、搭建沟通交流平台;最后,学校的教学、科研等工作都要注重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从专业教学计划到校园文化环境、从课堂情景教学到学生宿舍文化、从教学环境到工程环境等等方面都要着眼于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服务,着眼于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实战型人才服务。
  四、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中,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在原有创新创业工作的良好基础上,学校应更注重理念和政策引导,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学习与创新创业相结合,搭建平台,突出实操,以开放的思维和明确的规章,鼓励师生开展跨学科、跨专业的基于实际项目的研究与训练,真正把创新创业的意识与技能植入到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培养更多的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实战型人才。 (曾欢玲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