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建华院长在人才培养工作上的讲话,深入分析了当前我校人才培养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讲话中谈到的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提升学生专业与非专业能力的途径,给我们很大启发。管理学院是典型的应用型导向的学院,我院人才培养目标是让学生全面获得今后立足于现代社会的综合竞争力。徐院长的报告让我们明确了能力导向的教育理念,坚定了做好能力体系建设导向培养方案开发和建设、从而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的决心。结合这次人才培养大会的宗旨和徐院长的报告,这里谈谈管理学院优化重构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
要优化重构人才培养方案,首先应该明确管理学院的愿景和使命。身处中山市辖区的最高学府,管理学院的愿景是要成为珠三角最优秀的商学院之一;使命是为中山的经济社会发展培育优秀管理人才。只有在明确管理学院愿景和使命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思考我院人才培养定位和实现定位的战略。我们认为,管理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要紧紧结合中山市产业升级对管理人才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管理人才的需求,为中山输送高质量的现代服务业管理人才。而要实现这一培养定位,关键是要以学科建设为支撑,能力体系建设为导向,优化重构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建设的前瞻性和科学性是以学科建设为支撑的,必须始终不懈重视学科建设。但是与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的学术研究型大学不同的是,应用型大学应该是以学科建设为支撑,其目的指向是专业建设。管理学科最大的特点是其知识体系的动态性。中外商学院的发展历史用鲜活的经验说明没有学科建设的专业必将逐渐不合时宜而被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抛弃。管理学院今后将持续坚持以管理科学和工商管理作为学科建设主方向,结合中山市地方经济发展,积极凝练创新与创业研究的特色,让已有的专业焕发活力并探索开办适应社会需要的新专业。
多年来,与其他许多高校管理学院一样,我院培养方案的构建也是学科建设导向的,培养的方向是学科型、研究型人才。而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更多的是非学术型职业能力的养成,培养方案的构建应该是能力导向型。为此,结合中山市产业升级对现代服务业管理人才的需求,我们准备把对学生现代服务业管理人才能力体系的建设作为我们优化重构人才培养方案的立足点,并以培养现代服务业管理型人才的社会综合竞争力作为抓手。
我们认为:现代服务业管理型人才的社会综合竞争力主要应该包含五个方面的能力要素,即:(1)专业力:这既是核心能力,也是各专业培养方案需要重点细化的,主要强调通过扎实系统的专业学习所能获得的从事财务管理、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工商管理的专有能力。(2)学习力:一是提出问题并探究答案,善于问“为什么”的能力;二是批判式思考的能力,善于问“为什么不”的能力。(3)创新力:即学生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商业环境,主动求新求变的适应力。创新并不神秘,因势因时因思而变,让自己不同、让自己适应就是创新。(4)道德力:即要求学生具备道德推理、明辨是非的能力;做有德之人,主动融入现代社会的能力。(5)健康力:即要求学生拥有强健体魄,胜任一切繁重工作;拥有健康积极心理,享受快乐人生的能力。这五种能力既互相影响,又相对独立,共同构成能力体系的五力模型。很明显,第一种能力正好对应徐院长报告中的专业能力,后四种能力正好对应徐院长报告中的非专业能力。我们认为:只要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围绕五力模型来构建,我们就一定能顺利实现我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提升我院学生的专业与非专业能力,从而最终提高我院学生的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