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在福州森林公园采风。 本报记者房磊摄
编者按:2008年11月8日,我们迎来了新中国第九个记者节,都说记者是无冕之王,然而,记者的职责是什么,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记者,是活跃在我们校园的学生记者们一个共同关心的话题。现在让这些学生记者们现身说法,来说说他们对记者的理解。
新闻,记录着我的成长不久前,朋友在用电脑时,不经意打开我的文件夹,突然惊呼:“明珠,你怎么写了那么多新闻!”过后打开看看,文件夹里已经保存了百来个文档,自己都没发觉。文档下显示的一个个时间,都是一路走来的记忆,原来自己的校园记者生涯是这样地充实。
当记者是辛苦的,除了必须具有敏锐的新闻敏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扎实深厚的文字功底,还要不断穿梭于会议场合、比赛现场,要应付时不时的突发情况,要熬夜写稿,甚至会因为苦苦冥想一个恰当的形容词而抓狂……但身为记者又是幸福的,当完成了一篇报道,看着报纸上“本报讯”后面挂着的那个名字,看着自己的文章变成铅字,那种自豪感和成就感比什么都让自己欣慰,而当听到文章得到肯定的评价时,那颗劳累的心瞬间便暖意浓浓。本报记者叶明珠笑脸,《社区生活》报的“名片”
真诚,很重要,尤其对于记者而言。
我从大一开始便是《社区生活》报的记者。还记得,刚转正不久,我被派去采访某位优秀学生干部。临行前,前辈反复叮嘱“务必以诚相待”。我提前了十分钟来到约定地点,却等了将近一个小时,打了几个电话,对方都没接听。我感到委屈,也有些抱怨,但仍在原地等着,直到对方带着歉意跑来。我欣喜万分,不禁扬起笑脸:“学长,你好!我是《社区生活》报的记者!”
尽管后来由于一些原因,那篇专访没能刊登,但是,前辈告诉我,那位学长赞赏说“《社区生活》报记者的笑脸令我印象深刻”。这令我兴奋不已,颇有成就感,因为我成功地将《社区生活》报的“名片”———笑脸,留在了对方的印象中。
如今,我已是《社区生活》报的“老”记者了。每当有新记者向我“请教”时,我便建议他们,不妨在采访前先亮出《社区生活》报的“名片”,因为,任何人都会欣然接受写满真诚的笑脸!
《社区生活》报记者 林晶晶快乐着工作都说记者是“新闻人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以前我一直无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今天看了央视《新闻调查———记者的故事》,突然有种心灵的触动,“他们第一时间赶赴新闻现场,他们第一时间讲述苦辣酸甜,他们采访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他们为人民服务重任在肩”这不是口号,而是对记者生活的崇高评价,每一次费尽心机去约见采访对象,每一次与采访对象面对面地交流,每一次采访归来不顾身心疲惫开始着手写作,都让我感受到当记者的乐趣,都说记者要交友广泛,这对乐于交际的我就是种很好的挑战,从中我体验到了各种各样的生活,享受到了与人交流的快感。《闻锋报》编辑 康雪琼墙角的花时光飞逝,如风的大学生涯,我不断汲取记者团的精华,从一名懵懂的班级小记者到步入记者团再到带领小记者建设医学院的宣传窗口,一路走来,风雨兼程。
作为一名学生记者,不是舞台中绚丽的风景,而只是幕后的一角,用白纸黑字勾勒精彩的瞬间,用事实说话,用笔尖描述。没有耀眼的荣誉,没有热烈的掌声。不是主角,却永远都是主角;不是配角,却永远是背后的那个主角。如同墙角的花,默默芬芳着。
医学院记者团曹晓霞快乐而忙碌有幸成为校电台的记者,三年的时间虽然忙碌,但是却也体会到了别人所体会不到的快乐。每天采集校内新闻,报道校内各种活动赛事,审阅稿件是我们电台记者的固定工作,每天在播音时间为大家送上新鲜、快速的新闻是我们每一个电台记者的使命,及时传达学校的最新政策、最新动态是我们的职责。每次走在校园里听着广播里传出“本条新闻来自本台记者XXX”这句话,心中充满了安慰,跑新闻再辛苦在那一刻都觉得很快乐!在电台做了三年的记者,一直没有因为做记者累而后悔过,反而一直很快乐,很骄傲自己是个记者。
校广播电台记者于晶茜做好记者不容易培养一个合格的记者需要大量的精力,一个新手真正能做到像模像样至少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这期间更需要新手付出相当的努力。可往往就是这份艰辛令多数新手望而却步。
我一直为只做半年或一年就自诩为记者的人汗颜。做记者容易,但要做好记者却不容易。好的记者应当修善其身,努力提高自身职业技能与修养;好的记者应当坚持不懈,拿起笔杆为民服务;好的记者还应当本着责任心,传承并延续组织,推动我校新闻事业向前发展……新闻协会北纬麦田余雅玲责任、胆识、信心参加中文系团委新闻部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感受颇为深刻,最初单纯的喜欢新闻和记者,现在也体会到了其中的一些苦乐。但是我一直感到欣慰的是,我在这一年中学到了我在其他事情上所不能学到的许多东西,那是一种责任,一种胆量、一种信心!我相信,这也是一名记者所必须具有的素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会热爱并坚守这个让我的生活充满挑战和趣味的工作。中文系团委新闻部 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