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莆田学院 - 《莆田学院报》

杨潇:用激情演绎“潇”洒

2008-11-12    




  人物简介:杨潇,电信系05级计算机海外班学生,中共党员。曾担任电信系学生会副主席、文娱部部长;连续三年人民奖学金一等奖和07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曾获主持人大赛”银话筒”奖,%校英语演讲比赛非专业组一、二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二等奖;莆田学院“优秀播音员”,“优秀学生干部”,十佳大学生;08年暑假,成为首批受爱国华侨黄日昌先生资助前往新加坡三洋公司实习的代表之一;目前已通过托福考试,正在申请香港大学。
  采访前拿到杨潇个人资料时,我就惊呆了,短短三年,杨潇几乎囊括了学校中英文主持演讲、英语综合能力、数学建模、科技制作、摄影等各类大赛的前三甲,朋友和同学都戏称他为“全才潇公子”。采访中我们发现,这位“潇公子”并不是一个天赋型的学生,而是个不折不扣的奋发学子,梦想点燃了他不熄的热情之火,在优秀的朋友圈里因着高手的臂膀却取得了超过他们的成就,演绎出自己的“潇”洒。
  “Practcing:Makes:Perfect”。许多熟悉杨潇的人都清晰地记得他的成名战———“第三届主持人大赛”,一段迈克尔杰克逊热舞,他一跳成名,从一个青涩的电台播音员变成小有名气的主持人。其实在这之前他对大学的激情与向往也频遭冷水,校学生会外联部首轮面试,就惨遭淘汰。侥幸“混”入电台后,普通话不够漂亮的他自语是给高手如林的组织“抹黑”的人。
  主持人大赛是电台人都梦想的舞台,一张白纸的他凭着一腔热血,在好友刘小龙和林希的帮助下,历经残酷的晋级,意外地拿下了令他乐开花的“银话筒”奖。回顾那次比赛,杨潇说激情是最重要的因素,当你一无所有的时候,就没什么输不起的。爱上在台上的感觉后,你就会一发不可收拾。杨潇挑战了许多领域的比赛,每次他总能找到在这一方面更专业的朋友,不断纠错的过程是痛苦的,而他的激情和目标专一则感动了每一个帮助过他的人,最终总能给他们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杨潇笑说,其实许多比赛他都是二等奖,却自得其乐,喜欢挑战的他最满意的是自我的突破,还有综合能力的不断提升。
  在学习上,杨潇却始终力求一等。英语学习是杨潇生活的一大主题,承载了他大学许多美好的记忆。数学系的伍发祥、医学院的肖扬和电信系的他是我校英语非专业的三巨头,也是英语学习路上的三剑客,三人包揽06年英语演讲比赛前三名,08年全省大英赛期间三个热血青年在福州共同追逐火炬,返校途中因堵车用英文彻夜长聊,见证了大学一段难忘的友谊。为准备托福考试,大三寒假他飞往北京新东方培训,在那里他和一群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英语爱好者领略到了顶尖英语的魅力。大三暑假在新加坡的实习生活不仅开拓了眼界,而且第一次真正体会到英语作为世界语言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最有趣的是六级考试,他竟然考了四次,成绩从最初的350分到最后的569分,他说每次考试都是一次提高自己的巨大动力,所以很乐在其中。
  采访中我们笑说,就凭你的综合素质和英语实力,即使专业学不好,也已经是前途无量了。他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我以后还要靠计算机吃饭。由于对计算机的热爱,尽管课外活动众多,每节课他都保持活跃的思维,加上期末的一心复习,成为他连年获得奖学金的秘诀。现在的杨潇已经获得全国计算机软件与技术程序员资格,并等待领取他的商务英语第二学历证书。
  “哭也是走,笑也是走,为什么不笑着走?”入大学后不久,他就接到妈妈的电话要他回去复读,海外班和好友林希是他留下来的两大原因,使他笑着走完大学四年。海外班的沃土给了这个衷爱计算机和英语的学子得天独厚的环境,通过面试成为海外班首个被送往新加坡实习的学生,也成为他大学最引以为豪的经历。谈到大学最感谢的人,杨潇动情地说,假如没有好朋友林希的一路同行,大学生活不会过得那么“潇洒”。
  三次旅行(福州、新东方、新加坡),三个朋友圈(文艺、学习、工作),构成了杨潇大学生活的三条主线(综合能力、专业学习、学生工作)。面对未来,杨潇还有个未圆梦想:就读香港大学。
  本报记者林小雄电信系记者团吴晓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