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 《飞行学院报》
从一个字说起
有人曾经说过,看百年的中国去上海,看千年的中国去西安。的确,从西周到现在,西安作为一个有着极深文化底蕴的城市,总是默默的屹立于关中平原之上。直至今日,剖有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的感觉。
日前,由中国商务部评选的中国十大面条竟然没有陕西的面食的入选,这个结果着实让有着百余种面条的陕西有些不能接受,无论是有着3000年历史的臊子面,还是以中国笔画最多汉字命名的biangbiang面,对于这个结果,都着实有些委屈。
作为一个面食大省,日常的馒头、锅盔、面条,到肉夹馍、凉皮、羊肉泡馍等各色花样百出的小吃,共同奠定了他难以撼动的基石。而其中蕴含的文化,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陕西那悠久的历史。
单以biangbiang面的biang字而论,简体47划,繁体56划,以致在电脑的字库里面也找不到它,而外地游客来陕西,则大多会被这个字所吸引。这个字由口语化的象声词演变而来,其源于面条在案板上撞击的声音,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展现了面条的厚实。而这个字的由来也颇有趣味。
在年代已经不可考的某年月日,一位怀才不遇的秀才饥寒交迫的来到咸阳,路过一间面馆,里面biangbiang的做面之声不绝,但却没有招牌。秀才被面香吸引,不由得踱进店里,要了一碗面。但大快朵颐之后,却囊中羞涩,只能边说闲话,边想办法。问道“你家这店何名?为何没有招牌。”店小二回答道:“biangbiang面就是本店的名字,但却从来无人知道写法。”原来此店在此远近闻名,其面做的特殊,面于面板撞击的声音也就成了店名,但是这二字如何书写,却谁也没去想过。秀才听到小二如此说,便计上心来,说道:“今日来的匆忙,忘记带钱,可否为贵店写出这biangbiang二字,来抵这饭钱?”小二便去请示过掌柜,掌柜也同意,于是秀才沉思片刻,大笔一挥,边写边说:“一点飞上天,黄河两道弯,八字大张口,言字往里走。东一扭,西一扭。左一长,右一长,中间坐了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打个勾勾挂麻糖,推个车车逛咸阳。”顷刻间,一个biang字跃然纸上,写出了山川河流,也引出了满堂喝彩,这biang字就由此流传下来。
到了今时今日,这个字已经成为了西安人的一种特殊情感的寄托,无论是在何时何地,见到这个字总有几分亲切之情,甚至各个里的西安老乡会,它都占了海报中的显著位置,甚至连那些并不喜欢吃面的陕西人,内心多多少少也有着这个字的一席之地。如果说兵马俑和大雁塔是西安的恢弘气度,那么这些小吃主食代表了西安的和蔼可亲,更能引起大众的归属感,想想,“习连套餐”当时引起的风潮,小小的小吃其中蕴含着多少含义?而习近平给连战小纸条上的“biang”字,带有着多少祝愿?本是老乡的两人,一边吃着家乡饭,一边用家乡话聊乡愁,论国事,岂不快哉?□航空工程学院 陈午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