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三峡大学 - 《三峡大学报》

十里荷花一点夏

2022-10-31     浏览(122)     (0)

本文描述了作者在校园荷塘边赏荷的夏夜,荷花盛开,清香扑鼻,令人陶醉。作者回忆了儿时在荷塘边乘凉的情景,感叹荷花从容不迫的泰然。




  刚来三大时是九月,那是桂子飘香的时节。校内有几处清塘,大约因为连着几日濛濛的细雨,记忆里荷花的样子也只是一些绿叶红花的碎影。等到秋意渐浓,露珠在丝丝缕缕的寒意下变得细小密集,凝成白色的絮状物,覆盖在敧斜的枯荷上,河水清冷如练,映出荷叶萧疏的身影,纤弱哀愁如倚门遥望的江南女子,凝成一幅烟青色的画卷。
  “一年复一年,匆匆又夏天。”
  当炙热的阳光灼烧着滚烫的大地,当聒噪的蝉在翠绿的树枝叶间嘶鸣,当荷叶跃出水面,荷花亭亭于水面之上,这才意识到 “夏天到了”。
  七月的一个再平实不过夜晚,只是临近考试周,近日心中总是惴惴不安,揉揉发红的眼睛,忽然想起来去年没来得及仔细看看的荷塘,如今也开得正好,且在晚上应别有一番光景。
  越过路边的木栏,顺着左侧的石板路拾级而上,蝉鸣声渐渐透风传入耳畔,月光透过树梢照到大地。入眼是一片池光烟霭,看得不甚真切,心底却期待起来。道路两侧的银杏带着独有的生机跃入眼帘,几株棕树秀丽其中。荷塘周围是几壁石墙,蔓布着不知名的花草,外围一圈都密密匝匝种着垂杨柳。夏夜静谧,烟草纤纤水自流,只有学子们细碎的脚步声掺杂着两三声耳语回荡在空荡的校园里。我深吸了几口氤氲的夏夜的水汽,涓涓的微风吹来一缕缕若有若无的荷香,夹带着些苔藓草茎的奇异滋味。
  临近荷塘,荷花窈窕的身姿更加清晰。荷花旖旎在荷叶下,或是临水照影;或独自安详,一声不吭地沉默着。荷香淡雅扑鼻,有低垂的广阔的青叶,在蛙鸣里迎风起舞。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青叶底下是脉脉的流水,却显得荷叶更加风致了。我静静地坐在荷塘边,丝丝凉风吹来,竟有些出神。
  微白色的月光随着清凉的风冷冷地洒下,倾尽了夏夜的温柔。月光融进柔和的风里,攀着荷叶涨潮似的漫了整个荷塘,银色的水珠在荷花上折射着月的光辉,而她那含苞待放的花蕾,显得楚楚动人,令人不忍近处打扰,只想远远的观赏。夜的香气弥漫,淡灰色的云霭慢慢织上天空一角,掩不住圆月略带青灰的边缘。夜微微沉,明月皎洁,微风轻柔,仿佛一幅淡雅而清香的水墨画。
  在中国的传统里,文人多以荷咏夏。荷花既能表达夏日初近的欢喜,也能寄托高洁清正的品行。就像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称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邦彦在其诗《苏幕遮》中写道“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没有牡丹的华美,没有秋菊的清高,亦没有腊梅的刚烈,荷花有的只是从容不迫的泰然,在异常闷热的夏日里,绿盖擎天,红花映日。
  忽然想起,我已许久未曾这般细致地看过荷花了。儿时,家有一张大竹床,每到六七月,我就把它搬出来,用清茶的茶叶渣拭净了,搬到屋前,在身上抹满花露水,邀请四邻六舍的小孩们一同在上乘凉,竹床仍留着未褪尽的竹叶清香,屋前是片片荷塘,听着满园蝉声,闻着荷香飘溢,以一碗冰镇梅子汤和甜丝丝的冰莲子消暑解闷,荷花的香漫过岁月的河,拂过久闭的心扉,一切尽在不言中。

  夏天的晚风轻轻吹拂着荷叶,夜色朦胧,不远处的溪水从石缝中流出。别有一番韵味。

(肖语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