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的夜晚即使有着些许的微风,也是有些闷热难当的,尤其是在山多水多的地方。在这样的季节里,终日在实习与学习的生活中忙忙碌碌,心情也免不了有些烦躁和郁闷。夜晚的校园虽多了些许静谧,但路两旁的树木依旧不减白日里的葱郁。如同往常一样走到溪边,偶然一株亭亭玉立的、清澈无比的荷花映入眼帘,忽觉眼前一亮,心中也澄澈了几分,不适的情绪瞬时被扫除了大半。
月光一泻千里,抬头望,月亮挂在天空如同银盘一般———竟才意识到今天是月中,满月之际。透过淡淡的月光望去,那一株荷花安安静静地立在池边,随着夏夜的风轻轻浮动,如一片暗纱轻轻拂过水面,原本燥热的风似乎也在瞬间温柔了下来;夜幕之下,花的颜色显得不那么真切,似红非红,如同花季少女般青涩的脸庞,透出点点红晕,如此青春样貌,又叫人如何再心生烦闷,霎时就被惊喜与快乐占据;荷叶密集地铺满了整片荷塘,但却意外地不显沉闷,透绿如碧盘,如同少女的裙边,风一过,刷刷作响,好似正伴着音乐跳着浪漫的华尔兹,或许是在月光的柔和下中和了白日里的拥挤,多了些许俏皮与可爱。
刚入伏的季节里,蝉鸣入耳,蛙声片片,烈日与大雨交替;到了傍晚,路边拿着蒲扇的大爷大妈,下棋唠嗑的声音都比往常大了不少;孩子们也放了暑假,到处追逐奔跑;即使是坐在空调屋里吃着西瓜的人们,也需再添瓶冰水降降身体里的燥热。盛夏时分,到处都充斥着炎热与喧嚣。荷花就是绽放在如此的盛夏,但她并非独立于这个季节而孤傲地存在,她从不吝啬,开得张扬而自在:荷花开时,花瓣自由伸展。与周围的郁郁葱葱的树木、藤蔓、水草一样,荷花也尽情地享受着夏日里的热烈。但与此同时,荷花也以其不蔓不枝的姿态,以其清秀典雅的色彩,在夜幕降临时与月光的融合,不加任何的修饰,为人们带来了非同寻常的感受。
世人皆赞荷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屈子也独爱“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在如此炎热的夏季看到如此清新之景,便不止觉得她是高尚与洁身自好的代表,更像是派予人间的仙子,一幅夏日殊景,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与闷热的天气中,依旧能感受到沁人心脾的清爽情意。
初中时读朱自清先生的 《荷塘月色》,只是从中分析先生是如何写月写荷的,却不能完全明白为何小小的一片荷塘,平日里最常见的月光竟能予其如此大的安慰。对于先生来说,“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人”;或许那一方清澈月光下的碧玉般的荷塘,就是他在不宁静的现实之中寻找到的一方安然超脱之处。
荷花虽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没有玫瑰的浪漫与热烈,也不像菊花,亦不同于梅花,荷花开在夏季而不落于夏季,出于淤泥而不落于世俗:她有着“水榭风微玉枕凉,牙床角簟藕花香”的小家碧玉美感;亦有着“碧圆自洁,亭亭清绝”般的别致。她是奔放中的一缕含蓄,热烈中的一份静谧,匆忙中的一丝安宁。在夏月之下,静静地抚慰一个又一个不平静的心灵。
若有机会,划一楫轻舟,与同伴们一起卧看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同易安居士一样“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体会“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的惬意。
不知不觉便走回了居住的地方,参天的大树沐浴着月光,树叶沙沙作响,似添了几分愉悦的曲调。
(郭伟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