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尊敬的校友:
春秋流转,岁月如歌。在菁菁校园又一次桂子飘香的季节,我们将共同迎来上海交通大学核工程专业五十华诞。
五十年前的金秋,在自主发展我国原子能事业的背景下,交大人创建了工程物理系。五十年来,伴随着我国核工业从无到有、发展壮大,母校核工程专业也走过了五十年峥嵘的岁月,从最初的专业教研室、系发展到今天学科方向齐全、具有国际影响的核科学与工程学院;从单一的本科专业,发展到了如今具有硕士点、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等多层次支撑的我国高水平核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基地;五十年来,伴随着一届届的校友们在践行“爱国荣校、饮水思源”校训中成长为祖国的栋梁,母校也与你们共享荣光。在校的学子无不把前辈杰出校友作为自己学习的楷模,而校友们关心母校的发展也正是母校进一步发展壮大力量的源泉。
五十年的岁月长河,我们全体核工程专业的老师和校友们一道,共同铸就了“270”专业这一国内核工程领域最响亮的品牌。
思源致远,薪火传承。在我国核工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之际,欣逢母校核工程专业创建50周年,在此,诚挚地邀请海内外校友前来参加50年专业庆活动。无论您身在何方,只要您曾经在核工程专业学习过、工作过、生活过、聆听过、感悟过,那么就请您于2008年11月1日重返校园,畅叙同窗往事、共谋母校发展大计。
此致
敬礼!
上海交通大学核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程旭
2008年11月1日
交大授我以渔 我欲报之以鱼
时光如梭。当中国的核工业迎来蓬勃发展的机遇时,我的母校———上海交通大学也迎来了她的110周岁生日。我的心情无比激动,回想起在交大的几年,是交大授我以渔,让我从一个懵懂的农村孩子成长为一个掌握了专业核知识的有志青年,也从那时开始投身于祖国伟大的核事业。1975年我荣幸地成为上海交 通大学核工程专业的一名学生。能进入我国著名的大学和国家急需的专业学习,我感到格外自豪和兴奋。在几年学习中,交大严谨的学风培养了我较宽的基础理论和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交大一大批辛勤敬业的老师,他们呕心沥血的授业与解惑,给我的学习成长带来了很大帮助。我特别喜爱数学和物理,还记得晚上吃过饭后,我经常到环境安静的阶梯教室“新上院”去看书、做题。沉浸在微积分、高等数学、反应堆工程的课本里,我感到乐趣无穷,经常忘记了时间直到深夜。现在我爱看书的习惯就是在交大养成的。
大学毕业后,我来到了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工作。在交大里学到的丰富知识,在交大里养成的敢为人先、永不言败的精神,指引着我激流勇进、攀登高峰,直到现在成为一名核工业的主要建设者之一。如今,到上海出差时,我经常会在晚上回去看看母校。夜间的交大,静谧安详,月光如水。一个人漫步在熟悉的校园里,来到自己曾经住过的12号宿舍和1号宿舍———这里有我的房间,我的床铺;走进“新上院”,坐在往日的课桌前,仿佛又在这里推演习题、钻研课本;来到经常举行篮球赛的体育场,走过每天早起迎着朝霞背诵英语的英语角,触摸曾经利用暑假粉刷和打扫过的教学楼的墙壁……母校生活的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母校授我以渔,我欲报之以鱼。现在中国的核电事业发展很快、形势很好,在未来的三个五年计划内,每年会有两台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开工建设,每年需要几百名核专业技术人才。而母校有雄厚的教学资源,应该在核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2004年11月,我重返母校,带来了中核集团公司与交大的人才培养合作协议,与母校共同促成了这一具有长远意义的战略举措。同时,作为中核集团公司的负责人及交大的兼职教授,我为同学们作了关于中国核工业发展的学术报告,非是班门弄斧,只是想为母校尽一份微薄之力。
在交大学习是我一生中最大的一个转折点。每当忆及那段日日夜夜,心中总是百感交集。饮水思源,是交大给了我知识与荣光。如今,正值上海交大110周年校庆,愿我的母校与祖国的繁荣富强、与核事业的蓬勃发展一起迈向明天的辉煌!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 康日新于交大110周年校庆时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