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常骑着一辆自行车,后面放着一副羽毛球拍,一头白发,戴着一副框架眼镜,神情严肃却待人和蔼。谈话有条不紊,笑起来声音很爽朗,学院师生都亲切地称他为“陈大爷”。这就是物理与化学学院陈建林副教授,作为一名普通的实验室教师,做人平淡如水,做事扎实如山,他不仅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踏实工作,而且还迎难而上做科研,先后共发表了6篇SCI论文。
哪里需要就往哪里去
高考时,由于化学成绩比较好,所以陈老师便上了化学系,从此他便与化学结下了不解之缘。1982年,陈老师刚从大学毕业,便进入了西华大学(原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化学。“年轻人刚出校门,都是想的哪里需要就往哪里去,化学相关的所有课程都要去上。”陈老师谈到刚毕业时的情景,感慨地说道。
2005年,学校开设基础化学实验课,该课程为学校的精品课程,很多年轻老师因为条件艰苦,做实验时间长,整日与化学药品打交道会危害身体健康,所以很多人都不愿意上这门课程。陈老师主动承担,成为该课程的负责人。
基础化学实验是一门重视实践的课程,该课程作为综合性大学化工、食品、环保、生物等专业的必修课程,着重介绍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内容,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陈老师说,这门课程是为化学应用及其他化学领域方面的研究打下基础和铺垫的课程。所以,他在课堂上对同学们要求非常严格。
农机楼化学实验中心是陈老师每天工作的地方,他每天都与化学实验打交道,每天都与同学们一起做实验。做实验的时间基本是4个小时以上,在这个过程中,陈老师全程陪同、指导,因同学们做实验有快有慢,慢的同学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完成,但陈老师总是耐心指导,点到为止,让同学们自己去实践、操作。直到最后的同学完成实验他才离开实验室,很多时候晚饭都要等到晚上七八点的时候才有时间去吃。化学实验室里的药品很多都是有毒有害的,而陈老师却不怕,为了教好学生,他愿意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他始终站在教学的第一线。
迎难而上搞科研
谈到科研,陈老师说他到学校工作的时候,是没有条件做科研的,自己还是早年在南京大学做访问学者时做过一些研究,发表过论文。近年来,学校加大学科建设的投入力度,出台科研激励政策,努力为教师从事科研创造条件。过去搞科研难,申请经费难,项目审批难等现象慢慢在改变。随着实验设备的改进、“先进计算中心”的成立以及学校图书馆电子数据库的丰富,不少教师在科研上出了成果。虽然是一名实验室老师,陈老师迎难而上,觉得自己也应该去试一试,闯一闯。
2010年,陈老师开始正式进入科研状态。当时,学校经常会邀请像四川大学这样一些“211”学校的教授、博士来校做讲座,开培训班,指导教师们搞科研。学院有三四十个老师参加培训,而陈老师是参加培训的老师里年纪最大的,而他面临的也是全新的陌生的领域——“计算化学”。之前一直是搞“化学有机合成”研究的,突然一下子“转行”,陈老师面对很多新的问题和挑战。计算化学理论基础是特别难的,不仅理论性强,而且理解起来也很困难,而陈老师研究的“量子化学”更是有难度。许多老师放弃了计算化学方面的研究,转而向其他方面研究,而陈老师坚持了下来。
在学校和学院浓厚的科研氛围影响下,陈老师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他认为,既然参加了培训,自己努力学习了,就要学以致用,就应该认真去钻研,努力去攻克。这正如他喜欢登山一样,他从来都不是一个服输者。尽管一切都是全新的,一切都是那么的陌生,但陈老师始终保持着一颗竞争的心态,觉得自己不会比哪个博士和硕士差。陈老师不耻下问,虚心请教,但最后靠着努力,他获得了成功。
普通实验室老师也能发SCI
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1961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 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其中以SCI最为重要。
SCI论文,是被SCI索引收录的期刊所刊登的论文,SCI论文目前对我国大部分科技工作者来说是难于发表的,大部分科研机构、高校等单位引入作为评价标准,这也是目前来说比较公正,缺少人为干预的评价标准。
发表一篇SCI论文,是相当困难的,有些老师绞尽脑汁,花费很多年时间也不能发表一篇SCI论文。当然,这对于一名普通实验室老师来说就更是难上加难。
发表SCI论文,不仅要课题创新,逻辑思路清晰,更要有很高的英文写作水平。要知道,这对陈老师来说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陈老师说道:“很多时候我看得懂英文科研文章,但写不出来,老是记不住单词。”为了写好论文,他每天参考各种文献,努力记住那些专业术语,写好后给指导老师看,导师会给他提出来哪些用法不符合英国人习惯,并替换为更好的单词。
陈老师的英文写作水平逐渐得到很大提高,2011年初,他发表了第一篇SCI论文Binuclear Methylborole Iron Carbonyls: Iron-Iron Multiple Bonds and Perpendicular Structures(双核铁的配合化学研究)。影响因子IF(Impact Factor简称,是指某一期刊的文章在特定年份或时期被引用的频率,是衡量学术期刊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影响因子越高,说明期刊的影响力大,论文被转载、引用、参考的次数多)也很高,为4.325,这可以说在科研路上开了一个好头。随后,2012年,2013年,陈老师均有发表SCI论文,至今,加上在南京大学做访问学者时发的论文,他总共发表了6篇SCI论文。
别看陈老师现在五十多岁,可他仍然有一颗年轻的心。没事下下象棋,打打桥牌,爬爬山,有空也学着使用微信、微博、QQ等工具与人聊天,了解最新资讯。假期里,他还会约着朋友一起去旅游。陈老师是一名普通实验室教师,却在平凡的岗位上干着不平凡的事情。(学生通讯员 甘伶俐 李云柳 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