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梧州学院 - 《梧州学院报》

会讲方言也是一技之长
粤语学社对新生颇有吸引力

2008-10-28     浏览(605)     (1)

  眼下在梧州,使用普通话交流已很少会遇到“鸡同鸭讲”的尴尬,但梧州毕竟是粤语方言区,白话在日常交际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能够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生活,更多了解梧州,争取就业机会,我院学生在学好普通话的同时,还刮起一股粤语学习风,连越南留学生也被吸引了。
  在刚刚结束的梧州学院社团招新中,成立才三年的粤语学社增加了近100名新学员,这可让一些历史悠久的社团“急红了眼”。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参加粤语学社的学生80%以上是外地生,大部分为区内学生,其中也不乏来自陕西、山东、湖北等省。来梧州之前,新生黄海英只从电视上接触过粤语。开学到梧州她就傻了眼,周围的人们多用粤语交谈甚欢,她却一句也听不明白。课余,小黄到市区找兼职,但每次面试都因不懂粤语而未果。她说:“为了更好地学习和生活,我觉得自己很有必要掌握粤语,否则大学四年就难过了。”同样不懂粤语的陕西籍学生郑鹏飞感慨地说:“我刚到梧州时买东西时差点被‘宰’了,不学粤语不行啊!”即便不参加粤语学社,许多新生也通过粤语广播、影视等渠道学习粤语。
  在竞争激烈的职场,普通话水平较高而又能较流利讲粤语的学生会更有优势,粤语学习积极分子覃金花就是持此种观点学生中的一员。原来,她的哥哥毕业后到广州找工作,由于不懂粤语,在同等条件下丧失了许多机会。哥哥的“前车之鉴”,让覃金花未雨绸缪,决意要在大学期间练就流利的粤语。“我有一定的粤语基础,相信学习起来不太困难。”覃金花自信地说。
  在梧州学院,粤语学社的活动可以说是卓有成效,许多来自非粤语方言区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交流,具有了使用粤语的基础能力。来自四川的徐鸿涛已经学了两年粤语,从开始时的一窍不通,到现在几乎能听懂所有粤语,并可应付日常交际。
  梧州学院学生对粤语的强烈兴起,也影响到在这里学习的越南留学生。两年前,从越南到梧州留学的杜氏清香以一口流利的中文征服了全班同学,如今,她初级阶段的粤语同样赢得了同学的啧啧称赞。杜氏清香说,2007年插班和中国学生一起学习时,发现身边的同学都能用粤语交流,她“猛地愣住了,原来除普通话之外,还有这么好听的方言。
  从那时起,杜氏清香迷上了粤语。现在她不仅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还会说些基本的粤语生活用语了。“中国灿烂的历史文化让我着迷,所以我选择到中国来留学;粤语优美的发音也让我着迷,所以除普通话外我也要学好粤语!”寥寥几句,透露出杜氏清香对粤语的喜爱,也折射出中国语言的无穷魅力。 (李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