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农业大学 - 《中国农大校报》

我们在感动中服务在历练中成长

优秀志愿者代表、农学院学生蒋娜

2008-10-25     浏览(284)     (0)

本文介绍了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植物病理系志愿者蒋娜在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参与场馆交通业务口志愿服务的经历,她用热情的服务和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勇于承担责任的80后的身份,同时也见证了志愿者们的辛勤付出和成长。志愿者们用自己的服务感动着他人,同时也被其他人的工作所感动着。这段志愿者经历对蒋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很荣幸能够有机会代表全校志愿者发言。我叫蒋娜,来自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植物病理系,是场馆交通业务口的一名志愿者。
  站在这里,面对大家,想起熟悉的场馆,不禁回忆起在场馆和经理,和志愿者们一起奋战的九十多个日日夜夜。从测试赛的新鲜,到奥运会的沉稳,再到残奥会的感动,每个日子都不平凡,每个日子都留下了我们深刻的记忆。我们在感动中服务,我们在历练中成长。
  还记得07年8月9日第一次踏入场馆时的震撼,如此宏伟的建筑,如此精细的布局,那时我就暗自下定决心,要用自己热情的服务,给到这个场馆的友人留下一点美好的记忆,让世界用公正的目光审视中国,让世界知道中国农业大学的优秀。
  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始终有三个词在陪伴着我———荣誉、感动、成长。
  能够成为一名志愿者,是一种无尚光荣。不论是赛会志愿者,还是城市志愿者,抑或是社会志愿者,当我们穿上那件蓝色的志愿者衣服,周围人都会投来羡慕的目光。我们口的一名志愿者曾讲过这样一件事情:奥运会结束后,他回到家乡,穿着一身志愿者的衣服在街上走,收到了百分之二百的回头率,路人的目光中包含了羡慕与赞许。当他走到当地市区的大广场时,广场上的游人拉住他,要和他合影。这一件小事就足以折射出社会对志愿者的认可,对志愿者工作的认同。
  社会赋予我们这样的荣誉,我们就应该用双肩担起这份荣誉背后沉甸甸的责任。
  这是一份历史的责任!从刘长春第一次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到许海峰为中国夺得奥运第一金,从93年蒙特卡洛失败的泪水,到01年莫斯科喜悦的不眠之夜,中国为奥运付出了太多,等待了太久,而今终于梦圆北京,我们能够作为志愿者亲自参与到奥运中,肩上的那个担子可想而知。
  曾几何时,社会各界的舆论对80后都给与了不信任的评价,我们就要用实际行动证明,我们是一群勇于承担责任的80后。从志愿者报名开始,我们就积极响应,一系列的宣传奥运精神、宣讲奥运知识的活动中,有我们活跃的身影,志愿者成为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这九十多个日日夜夜中,发生了太多感人的事情。李婧影脚上有甲沟炎,但仍站在遮阳伞下疏导交通;王菲晕倒在岗位上,但仍坚持不肯离岗;周娜被一名未带证件但执意要进入运动员热身区的外国运动员陪同用脏话羞辱,但她悄悄收起委屈的泪水,继续以微笑为各类客户群提供服务……忘不了交通志愿者们,是他们如青松般挺立在积满雨水的停车场上,面庞上的雨滴折射出他们的坚毅;忘不了烈日下前院的观众服务志愿者们,是他们用世界上最美丽的笑容迎接一批批来自各地的观众们,额头上的汗水闪烁着志愿者的光辉;忘不了天天守着手台的VCC志愿者们,是他们用声音描绘了场馆各个角落发生的事情,使每个角落的人都知道场馆的整体运行;忘不了验证志愿者永远站立的身姿;忘不了餐饮志愿者配餐时的辛苦;忘不了物流志愿者穿梭于每个办公室的忙碌;忘不了志愿者、人事志愿者们在签到处早出晚归的身影和在烈日下发放激励物资的挥汗如雨;忘不了的太多太多……我所看到的仅仅是场馆的一小部分,还有太多太多的人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地工作。也许没有人知道他们的事迹,但是场馆见证了他们的付出。
  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成功不仅仅是依靠赛会志愿者,也包含了城市志愿者、社会志愿者的汗水。
  作为学院志愿者的负责人,我更了解我们院城市志愿者的艰辛。我们院的两个站点在凤凰岭和稻香湖,其中凤凰岭是海淀区最北边的站点,这两个站点都有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并且都没有直达公交车。由于这两个站点非常偏僻,这些城市志愿者们忍受了其他城市志愿者所无法想象的孤单与寂寞,经常是整整一天都没有一个服务对象。我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上路服务,他们说,路上也没有人。但是孤单与寂寞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服务热情。他们会积极主动地策划小活动,比如稻香湖的城市志愿者就深入到附近的村庄中宣传奥运,得到了村民们的积极响应。正是靠他们的忍耐与乐观,凤凰岭站点成为五星级城市志愿者服务站点,稻香湖成为四星级城市志愿者服务站点。
  我所看到的仅仅是城市志愿者的一个缩影,街道上一个个蓝立方里记载了每个城市志愿者的辛勤付出。还有那些社会志愿者们,奥运会、残奥会期间校园内安定的治安环境离不开他们。
  这个夏天,校园显得与众不同,蓝色成为校园内的主色调。看到蓝色,就让人感到心平气和;看到蓝色,就看到了真诚的微笑;看到蓝色,就看到了学校明天的希望。我们应该为自己的付出而鼓掌!
  我们这群被称为 “鸟巢一代”的大学生们,用自己的服务感动着他人,同时也被其他人的工作而感动着,在感动中服务,在历练中成长。我相信,这段志愿者经历会影响我们的一生,会激励着我们向着“更高、更快、更强”的目标奋进。
  (7-10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郭忠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