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采访王庆余
在建校五十周年庆祝大会上,记者看到了很多学校老领导的身影。尽管他们有的年事已高,但是对过去光机学院、今天理工大学这片热土的眷恋之情、祝福之意丝毫不减当年。作为昔日学校的领路人,在建校五十周年这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他们心中有着怎样的感慨,有着怎样的希冀,为此记者有幸采访到了学校老领导王庆余。
王庆余,我校 64级精密仪器专业学生,1984年至1997年先后历任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副院长、党委书记兼院长。当记者说明来意后,王庆余院长便深有感触地回忆起了学校五十年的办学历程:从1958年到2008年,学校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的创办。学校是在国家“向科学进军”的号角声中由中国科学院创办起来的。王大珩老先生亲自担任第一任院长。刚刚创办不久,学校就面临国家经济困难时期,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终于在调整中艰难保留下来。第二阶段,就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学校风雨飘摇,基本上没有太大发展。第三阶段,学校从小大学向中型大学发展。其间,武强同志给学校做了不小的贡献,扩大了办学规模,拓展了土地面积,使学校发展到中等规模的大学。第四阶段,发展提升阶段。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批准,博士学位授权点申报成功,张嘉志同志、吴士科同志以及我们这届领导班子,为学校夯实了基础,提升了在全国的声誉。第五阶段,突出特色、快速发展阶段。现在学校有 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1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5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49个本科专业,光电特色、国防特色鲜明,这些都标志着学校的办学实力明显提升,与姜会林、王国忠、于佩学、于化东等同志的正确领导密不可分。应该说,五十年的辉煌成就不是哪一个人的,而是历届领导班子和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努力奋斗取得的,我只是其中的一员。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光机精神,理工传承。
当记者问及王庆余院长对学校未来发展的建议时,他意味深长地说:五十年是一个里程碑,又是一个崭新的起点。现在学校虽然归地方领导,但又是吉林省、国防科技工业局、长春市共建院校。我们在发展中既要适应吉林发展需求,又要为国防提供人才和技术保障。如今,学校办学特色鲜明,我们就要把教学质量放在学校发展的首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管理水平,提升科研能力,真正培育出高 素 质 人才。此外,学校还要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就是向国家重点大学的行列迈进。在这一点上,我们已经具备了很多有利条件,如我们的学科建设、学生质量、服务国防的水平明显提升,我相信,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在学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一定能够实现。
整个采访过程中,王庆余院长言语之间表达着对往昔光机峥嵘岁月的深情,对今朝理工美好明天的憧憬。时光流转,老去了人们的容颜,印在心中的却是艰苦奋斗、力争上游、追求卓越的理工精神,也是学校走向辉煌的生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