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北京大学 - 《北京大学校报》

“丝绸之路经济带” 延续历史深处的梦想

———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关贵海副教授

2013-11-05     浏览(137)     (0)

中国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扩大与中亚国家的经贸联系,同时表明了不谋求主导权的态度。该经济带体现了包容性、多元性,有望为中亚带来更多宝贵机会,同时要求中亚国家提升治理能力,优化产业结构。





  “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西汉初年,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开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纪元。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对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中亚四国进行首次国事访问,并倡议用创新的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面对中亚大地的沧桑巨变,昨日的丝绸之路该如何传承,今天又将何去何从?本报记者就此专访了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关贵海副教授,解读“丝绸之路经济带”背后的意义。
  经贸合作 互信共赢近年来,中亚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与中国的合作也飞速发展。目前,中国已成 为乌兹别克斯坦第一大、吉尔吉斯斯坦第 二大投资来源国,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 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同中亚国家贸易额 从建交初的4.6亿美元增加到2012年4月的 60亿美元,是21年前的100倍。关贵海认为, 中国在中亚地区经济上与日俱增的影响力 使得此次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备受关 注。扩大彼此间的经贸联系,是中国与中亚 各国共同的愿望。但关贵海注意到,在习近 平出访前,官方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 出没有做任何铺垫,社会上也没有公开的 讨论,这种低调的提出方式表明了中方在 中亚事务中的态度,即不想过分夸大一个 理念的政治效应,而是要踏踏实实地为中 亚人民谋福利。
  关贵海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 出是综合了各方因素后,在特定时期做出 的一个重大决定。2014年美国从阿富汗撤 军后,各国对于以怎样的方式参与到阿富 汗的安全事务、经济重建中去并不确定。 “很多人建议中国要在阿富汗采取更积极 的态度,以防阿富汗的威胁蔓延到中亚国 家,并进一步辐射到新疆地区。”中亚虽然 与我国西部地区毗邻,但中国坚持和平发 展的政策构想,并未因此将军事安全力量 投入其中。此次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则 突显了中方的态度,即更希望在中亚地区 扮演一个经济合作伙伴的角色。习近平在 访问中也强调,中国不谋求在区域内的主 导权,而是积极响应中亚国家对合作的欲 求。
  关贵海还指出,长期以来,中国对中亚 国家的贸易、经济投资受到很多隐性壁垒 的限制,包括区域内外其他大国的掣肘。此 次习近平选择在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之前提 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利于形成舆论效 应,提前获得中亚国家的支持,以促进这一 构想的实现。
  从自身特点来看,中亚位于欧亚大陆 的结合部,地区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 里海沿岸的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拥有 极其丰富的油气资源,吉尔吉斯斯坦、塔吉 克斯坦电力蕴藏量丰富,农牧业在前苏联 时代曾居于重要地位。冷战结束后,经济全 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也冲击着中 亚地区,为摆脱对俄罗斯的过分依赖,中亚 各国对经济体制、产业结构、对外政策进行 改革,大力发展对外经济合作以走出经济 困境。资源充沛又亟待开发的中亚因此成 为大国博弈之地,中美俄三国则是中亚大 国关系中的主要角色。
  大国博弈 各有战略怎样将外部的资源技术引进中亚并盘 活地区经济,是各国制定其中亚战略时的 核心问题。
  2011年7月,美国提出构筑以阿富汗为 枢纽,将南亚、中亚和西亚连接起来,以实 现“能源南下”、“商品北上”的“新丝绸之 路”计划。关贵海分析道,美国想打通中亚, 向西要经过伊朗,而伊朗与美国的对峙关 系使得这一选择的可能性很低,北边俄罗 斯的经济模式美国也不适应,最好的选择 是经由南亚,从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进 入印度洋,次优的选择则是经过中国进入 亚太地区。关贵海认为,在打开中亚贸易通 道的问题上,中国和美国有着共同的诉求, 这也是美国对于习近平“丝绸之路经济带” 的提法反应很平静的原因。
  美国致力于打造 “新丝绸之路计划”, 俄罗斯则希望维系在中亚地区的主导地 位。冷战结束后,中亚国家相继独立,但俄 罗斯仍然是这一地区政治、经济、安全上影 响力最大的国家。2000年普京执政后,俄罗 斯对独联体投入增大,影响力逐渐上升。在 安全领域,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 坦、吉尔吉斯斯坦等6国同属于独联体集体 安全条约组织,这保障了俄罗斯与中亚在 安全事务上的纽带关系。经济上,普京在第 三次当选总统之前就提出,要在前苏联空 间实现经济一体化,而欧亚经济共同体是 这一空间的主干部分。目前,俄罗斯已经同 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建立起关税同盟,吉 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正准备加入其 中,通过取消关税打通经济边界。关贵海将 俄罗斯在安全、经济领域的举措比作一把 “双刃叉”,用双重联系维护着其在中亚的 主导地位。
  古路重生 蓄势待发尽管俄美在中亚地区都有自己的计 划,但关贵海认为,中国在这场大国博弈中 也有自己的优势。他指出,美国在阿富汗、 印度等地区投入了大量精力,在中亚事务 中发挥的作用有限,俄罗斯对中亚的单方 的控制和影响则不可避免。相比之下,中国 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更受中亚国家的欢 迎。此次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在土库曼斯 坦受到十万民众的夹道欢迎,在哈萨克斯 坦访问后,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还乘坐中方 专机赴阿拉木图,并在飞机上与习近平共 进早餐,就双边关系及共同关心的问题进 一步交谈。
  关贵海还强调,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 带”体现了更包容的心态,覆盖的范围更 广,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东边连着亚太经 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对于这 条潜力巨大的“经济大走廊”,中方的设想 也更多元,习近平在讲话中提出要从加强 五个“通”做起: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 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以点带面,从线 成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关贵海说:“以 往一提中亚,大家就会想到天然气、石油, 但这次我们甚至没有提自然资源,因为我 们并不是以获取资源为目的构建经济带 的。”非功利性的合作目的有利于获得更多 的民心基础。
  此外,中亚是上海合作组织的空间依 托,中亚形势变化也与上合组织密不可分。 对于中国与中亚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有 一种观点认为这是在架空上合组织,将其 边缘化。但关贵海的看法恰恰相反,他认为 中国这一次表现出了大局意识,将在上合 组织内发挥重要作用的手段和机制 (如货 币互换、道路联通)都移用到了新经济带的 建设中,这是对上合组织的支持和肯定,也 是中国谋求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举措。
  中亚近年来发展迅速,丝绸之路经济 带也将为其带来更多宝贵的机会。关贵海 认为,未来中国与中亚合作前途很宽广,但 中亚国家应该注意提升本国的管理治理能 力,在政策制定上更规范,与国际接轨;同 时优化产业结构,在发展资源型产业的基 础上体现出其枢纽位置的价值,利用地域 优势,发展物流、交通、过境运输,为自身经 济注入更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