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照党的十八大的布署和6月18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 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 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 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深入推进。这是我 们党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 关键时期,借鉴延安整风改造和提升中 国共产党的经验,开展的一次教育实践 活动,对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保持党的先进性和 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重大 而深远的意义。生存之道 在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史上,群众路 线被概括为毛泽东思想的三大“活的灵 魂”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 之一。这一路线,内涵丰富,包括了中国 共产党的世界观、认识论和工作方法 论,涉及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党的宗 旨、党和群众的关系等基本问题。概括 起来,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就是“一 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 来,到群众中去”。
“一切为了群众”是党的群众路线 的价值目标。任何政党都有其价值追 求,即为谁立命、为谁谋利益。“一切为 了群众”回答了“为了谁”的问题,即中 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或价值目标是为 人民立命、为人民谋利益。中国共产党 既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 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一性 质决定了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 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务为宗旨。毛泽东指出:“共产党是为民 族、为人民谋利益的党,它本身决无私 利可图。”“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政 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 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 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 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 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邓小平也强调: “中国共产党员的含意或任务,如果用 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 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 一个党员的最高标准。”
“一切依靠群众”讲的是“依靠谁” 的问题,这是群众路线的基本原则。这 一原则是以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 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的观点为依据的。 历史唯物主义提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 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的 基本观点。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全部历 史的过程”不是由那些自命不凡的思想 家或少数杰出人物所决定,“历史活动 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 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既然人民群 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要承担者,一切 社会变革最终需要通过人民群众的实 践来完成,那么我们党的事业只有得到 人民群众的拥护,才能取得成功。正如 毛泽东所说,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我 们的群众,是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真 正的铜墙铁壁”。而 “只要我们依靠人 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 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 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改革开 放新时期,邓小平告诫全党:“群众是我 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 我们的传家宝。党的组织、党员和党的 干部,必须同群众打成一片,绝对不能 同群众相对立。如果哪个党组织严重脱 离群众而不能坚决改正,那就丧失了力 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败,就会被人民 抛弃。”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实现 群众观点的方法。1943年,毛泽东在《关 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系统地 阐述了这一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从 群众中来”是决策的方法和过程,即按 照群众的需要来制定正确的政策。这里 有两条原则:一是从群众的实际需要出 发,而不是从我们脑子里幻想出来的需 要出发;二是必须密切关心群众的疾苦 和现实需要。“到群众中去”是政策的执 行和评估过程,要求党员干部深入群 众,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共同执行这 些政策,实现群众对党员干部行为的监 督,并以目标达成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为标准加以检验。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反复 证明:群众路线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 建设成功的法宝,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存 之道。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 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使命,充分 挖掘人民群众所蕴含的革命力量,“唤 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取得革命的胜 利,建立了新中国。建国初期,党依靠和 发动群众,在短时间内就使遭到战争严 重破坏的经济得到恢复。随后又紧紧依 靠和动员人民群众,实现了社会主义改 造,在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 坚持并发展了群众路线,以实现最广大 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为旨归,把“人民拥 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 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 制定各项政策的出发点,在解放和发展 生产力的基础上,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坚持 一切依靠群众,调动和保护群众改革探 索的积极性,发挥群众的聪明才智。邓 小平说:改革开放中的好多东西,都是 由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是群众的智 慧,集体的智慧,我们把基层创造出来 的好东西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 导。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尊重人民群 众的首创精神,把“从群众中来”的智慧 化为正确的方针政策,再“到群众中去” 贯彻执行,是改革开放成功的基本经验 之一。
继续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习近平同志指出,在新的形势下, 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情况总体上是 好的,同时也必须看到,党内脱离群众 的现象大量存在,集中表现在形式主 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 “四风”上。因此,必须充分认识这次党 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义,切实 提高新形势下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自 觉性,永葆党同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和 血肉联系。
新时期新阶段,贯彻执行党的群众 路线面临不少新挑战。社会阶层分化和 利益诉求的复杂化、网络时代人们思维 方式和行为模式的变化等,都对贯彻党 的群众路线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党自身 来看,很多党员干部的思想和精神境 界,与我们党的性质及其担负的伟大事 业还很不相称,表现在实际工作中,存 在着一些违背党的性质和宗旨、群众反 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一是官僚主义严 重,部分党员干部滋长了骄傲自满的情 绪,严重脱离群众,把党与群众的“鱼水 关系”变成了“油水关系”、“火水关系”。 二是形式主义严重,部分党员干部习惯 做表面文章,搞“形象工程”,对关系群 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却不能及时有效地 解决。三是享乐主义严重,奢靡之风盛 行,部分党员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力为个 人或小集团谋取私利,腐化堕落,严重 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我们党的最大 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执政后的最 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风问题、党同人 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 问题。在当前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 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发 扬党的群众路线传统,回应新形势下的 新挑战的重大举措。“为民”就是新时期 的“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党 员干部要坚持群众观点和以人民为本 的执政理念,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务实” 就是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 员干部要深入基层,通过调查研究,主 动接触人民群众,了解人民群众的实际 需要和意见,制定正确的政策,依法行 政,切切实实地解决与人民群众利益切 身相关的现实问题。“清廉”是践行群众 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基 本要求,党员干部要树立权为民所赋的 理念,慎用人民赋予的权力。
群众路线助力“中国梦”的实现当前,中国共产党正在带领全国人 民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习近平同志多 次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 梦,就是要实现国富民强、民族振兴、人 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 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必须不断 为人民造福。这些重要论断,深刻揭示 了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实现中国梦的 内在关系。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体现 了“一切为了群众”的鲜明价值取向。实 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归根到底是为 了人民的福祉;没有人民群众的富裕幸 福,就谈不上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这 就要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 人民的根本利益,多谋民生之利,多解 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 现实、最直接的问题,尤其是就业、教 育、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努 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实现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 众。人民群众是中国梦的实践主体和实 现力量,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必须要有 全体人民的积极参与奋斗。这就要求党 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汲取群众 智慧,凝聚群众力量,激发人民群众共 圆中国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形成强大合力,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梦想早日实现。
(作者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