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报》

我眼中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亮点”

2013-11-30     浏览(154)     (0)

  【倪 薇】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师一、下定决心开始放权这次改革与之前相比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之处。以前国家一直着重讲管理,这次更强调讲的是治理,而相同点就是经济体制改革。但原来强调的是市场起基础性作用,现在的理念则是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党协调各方,开始放权,全面深化改革,让经济发展有更大的自主性,由之前的政企不分到现在的政企分开,我们看到了国家对解决政府与市场关系更清晰的定位,可以预见这次改革对经济的增长会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二、公开公正才能集体受惠我们都知道,国家一直很重视防腐问题,此次改革也提到了,但多年以来防腐工程一直难以取得重大成效,我们对此次的防腐政策也只能暂时保持观望态度。实际上,老百姓还是要看到实惠,政府还是要持续深化改革,不然百姓对党的信任度就会下降。我觉得可以从令新上任的干部提前公开财产开始,作为公众人物,需要受到大家的监督,这也是监督者进行监督的有效途径。
  此外,退休金问题也一直为人们关注。一般企业退休工人退休金较少,但部分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为企业的好几倍。社会可以有贫富差距,但也需要设定一个合理的范围,若是无限制地拉大贫富差距,那么,社会“发展”实质上是倒退。
  三、社会保障需要落到实处这次改革在社会保障方面也有很大的力度,例如在医疗,保险,住房等方面都有了更合理的解决方案,老百姓看到实惠,政府才能更好地持续深化改革。社会问题复杂多样,失业、贫困问题一直没有消失,我们不能只看到国家建设美好的一面而忽略更底层的问题,也不能将社会的问题放大化引起百姓的恐慌。说实话,哪个社会能不存在问题呢?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每一项政策落到实处,从点滴之处着手。
  这次改革动机很好,但具体政策是否能够持续、能够全面地落实依旧令人期待。改革的道路还很长,需要全国人民共同的努力。
【娄和标】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博士(在读)一、中学教育取消重点班与重点学校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公共资源分配问题。就目前而言,中小学生的教育资源获得只有较小一部分是靠自身努力争取的,更多的则由其家庭状况、居住地状况等外部因素决定。这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导致基础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并产生一些次生的不良影响。为抹平这些差异,政府已经采取了措施,如学习西方的学区制,再如这次提出的取消重点学校等措施。
  这些技术性的措施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伴生出一些问题。由于学区间的教育质量和水平存在差异,家长为了自己的子女成长会选择有较好教学质量的学区房,因此那些地方房价也随之上升,这在造成房产资源浪费的同时也使基础教育资源向财富倾斜。同时,学区外招生的存在使得拥有区外招生决定权的决策者在相关监管制度相对不完善的情况下有了腐败的可能。
  二、高改的取消文理分科与高等教育很显然,硬性的文理划分不切合市场对人才的综合素养的要求。理科生可能缺乏必要的人文素养,而文科生可能缺乏必要的逻辑思维能力。目前,一些大学已经对此采取一定措施:理科生需修习哲学、法律等相关学科,而文科生则要学习文科物理、文科数学等课程。
  大学的招生应获得更多的自主权,人才培养也应与市场需求相吻合。此次决定中的学校去行政化有利于大学扩大招生的自主性,但培养、考试、招生应该分立,由第三方独立机构进行考试,对学生某一方面的素质进行分别评定,如只负责对考生数学的素质进行评定。大学的招生可以依据其对考生各方面的素质要求进行招生,使学生的素质更切合大学专业的需求。而大学的培养目标由市场需求决定,减少出现毕业生专业知识与工作岗位需求不对口的情况。以市场为导向推动大学教育的前进,还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
  三、关于政体改革政体改革与其他方面改革的关系,就如根与叶一样。我们需要积极推动扩大群众的社会参与度和发言权。当政治的清廉完全依赖于最高决策层的英明和约束,这个国家是要承担道德风险的。如何让既得利益者接受改革,受到约束,如何拉平资源向权钱的倾斜,如何解决决策权的分配问题……都需要政治制度的改革做出回答。而此次改革力度大,便是对这些问题解决的积极尝试。
  总的来说,此次的改革是一个信号,我们国家将走得越来越好。(李 镆 邓 杰 王佳峰 康玉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