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东大学 - 《鲁东大学校报》
娜佳的留学生活
作者:林岩 孟静
娜佳来自俄罗斯,现就读于国际交流学院三年级一班。去年8月份,她成功拿到了俄罗斯大学的留学奖学金,于是决定到鲁东大学继续深造。
鲁大初印象
在飞机上,她还在想:鲁东大学会是什么样子?老师是和蔼还是严厉?今后的留学生活会愉快吗……当抵达烟台机场时,她得到了答案:鲁东大学的老师是既有责任感又富有爱心的。“当我到达机场的时候,标有‘鲁东大学’四个大字的牌子出现在我眼前,我心里的石头也落地了。”原来国际交流学院的老师得知娜佳的航班抵达时间后,早早地赶到机场等候迎接。当天只有她一个留学生抵达烟台,但负责的老师还是照常接机,并且帮她拎行李、找宿舍、带她参观教室。娜佳说:“初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又紧张又害怕,用中文与人沟通也很困难。幸好当时老师和司机师傅赶到了,这让我既安心又感动,感谢他们对我的帮助。”
刚到宿舍时,房间里空荡荡的。可是不久,维修人员就把墙壁重新粉刷了一遍,学校还为她们配备了空调、电视和各种寝室用具,整个宿舍焕然一新。“那天下午回去,我还以为走错了宿舍呢!”
为了照顾初来乍到的娜佳,学院的老师为她安排了同是俄罗斯留学生的维多利亚与她同住一个宿舍,维多利亚的到来终于让娜佳摆脱了孤独感,脾气相投的娜佳和维多利亚自然而然的成了“一家人”。为了让自己的小家变得更加温馨,在维多利亚搬来的第一天,她们就一拍即合,装扮起自己的小屋。“我们先在一面墙上贴上世界地图和烟台地图,又在另一面墙上贴上了我们的照片,制成了属于我们自己的心形照片墙”,娜佳得意地说道,她们还买了很多自己喜欢的歌手的海报,漂亮的墙纸,这些精巧的装饰让本来陌生的房间瞬间温暖熟悉起来。就这样,属于娜佳和维多利亚在中国的“俄罗斯之家”成功建好了,温馨熟悉的感觉一如她们俄罗斯的家。
为梦想而努力拼搏
虽然在俄罗斯已经学习了3年汉语,但娜佳在鲁大的第一堂课却让她发出了“完全听不懂”的感慨,现在回忆起第一堂课她还是略显沮丧。
“开始上课时真的很苦恼,因为汉语的基础知识学的不扎实,所以我经常会读错词语。有一次,我就把‘充大个儿’读成了‘充大个儿子’,结果惹得全班同学大笑。为了不再犯这么低级的错误,我就每天和同学们用汉语交流,大家相互学习。”娜佳告诉记者,她最喜欢上口语课,不仅仅因为口语老师毛老师讲课时声情并茂,而且毛老师还会结合日常生活经验,适当扩展知识,让学生们加深印象。不仅如此,毛老师还会和留学生一起用汉语讨论最近发生的有趣的事,培养她们说汉语的能力,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深受留学生们的喜爱。
为了实现未来从事汉语工作的梦想,娜佳在课后同样还要下苦功夫。在留学生宿舍楼内有一个小型图书馆,图书馆不大,但是藏书却不少。在闲暇的时候,她就经常到这里来看书,通过阅读书籍更深层次地了解中国。当看到自己喜欢的书时,她还会买回去仔细研读。“虽然不能全部读懂,但是可以大体了解故事情节,如果遇到生词,就去查字典,查的次数多了,也就能记下来了。”娜佳告诉记者。
除了看书,结交中国朋友也是娜佳提高汉语水平的好机会。开学之初,娜佳就认识了外国语学院的小张,并和他成为了好朋友,他们一起到烟台的风景区游玩,一起去吃饭,一起看书,不管做什么娜佳都很珍惜与小张用中文交流的机会。交谈中,娜佳一有语法或用词错误,小张就会及时告诉她,并帮她纠正,每次她都收获不小,所以现在的娜佳和记者交流完全没有障碍。他们讨论的内容不仅是汉语基础知识,还有中国文化,因为娜佳对中国的风俗习惯以及孔子、屈原等文化名人比较感兴趣,小张就给她普及这方面的知识。久而久之,娜佳就对中国的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她的汉语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缤纷的留学生活
前不久,面向全国高校留学生而举办的“留动中国——在华留学生阳光运动文化之旅”九州赛落下帷幕,作为山东省5支胜出队之一的我校留学生代表队代表山东省参赛。酷爱中国太极扇的娜佳,当然没有错过参赛机会,一听说有比赛就主动报了名。娜佳说:“参加比赛的留学生先是在学校训练了一个月,随后又到济南参加观摩展示赛,最终才成功到天津参加了九州赛,因为要训练,这几个月每天都很辛苦。”赛场上,娜佳等人表演的古典舞蹈《梁山伯与祝英台》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掌声经久不息。娜佳说,当自己站到舞台上,听到掌声响起来的时候,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那一刻感觉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虽然这些训练很辛苦,但却提高了我的太极扇和古典舞水平,而且在此期间也结交到了其他国家的朋友,受益匪浅。”
除了这种全国性的比赛,国际交流学院为丰富外国留学生的课外文化活动,增进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还会定期举办一些集体活动。比如:趣味运动会、学生文化体验活动、福山体验胶东民俗文化、赴长岛渔村等地进行文化考察等,既展示了留学生风貌,又向留学生们展示了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