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文理学院 - 《绍兴文理学院报》
明末绍兴戏曲家陈情表
作者:赵素文
被赞为“天才豪放,不一语入人牙慧”的明末戏曲家陈情表,是浙江绍兴人。他著有杂剧《钝秀才》、《桐江老》和传奇《弹指清平》,除《桐江老》未见诸戏曲目录载录外,其余传奇杂剧,皆被明末著名戏剧评论家祁彪佳列入“逸品”,评价颇高。陈情表,名,字自喾,又字圣鉴。情表或其别名。绍兴之陶堰人。生年不详,卒于崇祯十一年(1638)八月初。然而,被时光掩埋,其作品既亡佚无存,这位剧作家的生平事迹,现存资料也很寥寥。
陈情表一生不得志,所作《弹指清平》、《钝秀才》,今皆亡佚,但从祁彪佳列为逸品而观,作品意趣较高。《远山堂曲品》评《弹指清平》曰:“圣鉴不得志于时,此记多寄其感慨。而珠娘、檀娘婉媚之态,令人魂消。至其超轶处,自行自止,惊破世眼,当别设一格以待之。”《远山堂剧品》评《钝秀才》曰:“圣鉴不得志于时,借钝秀才舒自己胸臆。天才豪放,不一语入人牙慧。当是临川后身,不得复绳以韵律。”《钝秀才》剧今亡佚,明冯梦龙《警世通言》有《钝秀才一朝交泰》,清沈启凤《谐铎》有《扫帚村钝秀才》,情表《钝秀才》杂剧故事情节,或亦相类,叙述落魄秀才穷窘狼狈之态,感慨命运遭际。而《弹指清平》情节则是幻想仕途通达,成家立业。
陈情表的戏曲创作,系文人之剧,气格豪放,文采斐然,人物形象不俗,但他的戏曲创作观念,倾向于汤显祖式的尚“文采”、擅“才情”,不拘戏剧的声韵格律,因而未必合乎场上演出。
除前二剧外,根据祁彪佳崇祯四年(1631)日记《涉北程言》十一月二十六日:“晚,炉坐有感,因与圣鉴、安然言古人有以爱妾换马者。予昨得王觉斯诗,不忍释手,倘挟艳姬便当易此。安然以题极佳,不可无词,乃刻烛共构《渔灯儿》一套,漏下三商,已可歌矣。安然次成之,圣鉴又次成之。”则陈情表也曾经作《渔灯儿》套曲。从题材来说,此曲亦意在表现男儿不为儿女情累的潇洒意气。
又《涉北程言》闰十一月十八日条载:“怂恿圣鉴、安然两兄作北剧以资谐笑,盖两兄以能词啧有声了。偶阅蔡文姬传,因以《胡笳十八拍》,令安然谱之”。十九日,“圣鉴思作剧,苦无佳题。乃就陈伯武借《艳异编》,阅一过,皆儿女子态。圣鉴以其非英雄本色也,乃别为《桐江老》一传。”从中可知,《桐江老》一传,亦非表儿女情事,而抒萧散豪气。又,崇祯五年(1632) 《 北冗言》载:三月十四日,门役报称陆叔度(启 )在邻家,邀之共评陈 新作剧。此新剧当即《桐江老》,则该剧崇祯五年(1632)三月之前已经完成并付传布。
综合以上四部作品,可分析出陈情表的戏曲作品,基本以表现其慷慨意气为旨归,系作者借戏曲抒发仕途未达之慨,自述己身高远情志,陈情表是一个推崇男儿高志、才情过人,而不拘音律格套的戏曲作家。
陈情表的诗歌创作态度和成就,我们可从《远山堂诗集》中祁彪佳对他的吟诵和评价中侧面窥见概貌。
祁彪佳《喜陈圣鉴入社各赋五言限社字》云:
世风日趋靡,谁其作大雅。独有素心人,词章多满架。翠竹摇明 ,石磴红泉泻。良友日相对,物累自然寡。古之陶渊明,何必入莲社。
被祁彪佳誉为“素心人”、“陶渊明”,其诗作称“大雅”,可见早年的陈情表,是一位纯粹守真、醉心文事的书生。
又,《陈圣鉴累日长吟百篇未已,诸友有勉之者,予两解焉》注曰:“陈圣鉴累日长吟百篇未已,诸友有止之者,有勉之者,予两解焉”。诗云:
客边推尔执词盟, 尔豪吟众喙鸣。语默喜无名士态,静深绰见古人情。禅参半偈理皆足,赋就三都价始成。若把诗肠换酒意,便教人唤小刘伶。
可见,或因仕途不达,陈情表把文学创作当作展现自身才华、实践个体价值的精神载体,他对文学创作的执着和全心投入,甚至不惜伤及健康,专注精神令人感慨折服,而诗歌创作也有相当高的成就。
陈情表的诗歌,现存完整的只有五言古诗《秋夜坐月于寓园之远阁》一首,收入浙江图书馆藏明末稿本《寓山题咏》,属于其晚年诗作;早年作品,现存他与文友即席唱和的联句若干,分见于作品《秋月移帆与郑季公、汪照邻、陈圣鉴联赋》二首、《元日同李子木、郑季公、陈自喾、蒋安然集吕祠,即席联句,命童子击磬为节,磬三击句不成浮大白,刻寸烛得二十韵》、《泡影亭仝子木、郑季公、蒋安然、陈自喾飞觞晤雪,各拈四韵,刻香成句》、《元旦后三日同李子木、颜壮其、陈自喾、蒋安然小集联句,赋得紫气访真人,是日有彩云之端》、《立夏前四日姚次白、陆叔度、郑季公、陈自喾、蒋安然偶集送春,即席联句》六首诗中。现存于祁彪佳《远山堂诗始》,国家图书馆藏明末远山堂抄本。
陈情表现存早期诗歌中,颇见佳句。如:“活泼鱼凫国,依稀烟雨楼。”(《秋月移帆与郑季公、汪照邻、陈圣鉴联赋》其一)“薄照澄如洗,微痕滑似油。”“梅自笛声落,竹从杯影浮。”“赤壁主人赋,沧浪童子讴。”(《秋月移帆与郑季公、汪照邻、陈圣鉴联赋》其二)“壶日照西川,梦破灵关透。”(《元旦后三日同李子木、颜壮其、陈自喾、蒋安然小集联句,赋得紫气访真人,是日有彩云之端》)“泼墨傲穷途,剧谈笑忘分。”(《泡影亭仝子木、郑季公、蒋安然、陈自喾飞觞晤雪,各拈四韵,刻香成句》)以上虽皆席上唱和联句,但造景弘大,格调高远,清新流利,笔触细腻,有一种潇散洒脱的情致,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而他晚年作品却在情调上偏于黯沉局促,有清寒酸涩的蔬笋气,艺术价值反不如前作。如仅存的《秋夜坐月于寓园之远阁》:
山面繇人改,人面依山光。剪除又三月,雨露洗天荒。□□(人迟)来薄暮,更苦迎接忙。凿径入松曲,及肩迂循墙。□□□□□,石流羲之觞。一亭望一榭,疏如五柳行。□□□□□,层阁尤 张。冥鸿晦鸣凤,秋风哭文章。□怀寄苏啸,清舞病鹤狂。杯尽地新霁,醉余吐琳琅。 魄虽尚半,倍明于夜良。居高气已肃,湿翠寒衣裳。静对余别赏,因以卜行藏。荷戈驰霜白,搦管占槐黄。孰胜与孰负,各逞乎其强。相惭无所与,空作闲工商。高枕不知谓,羲辔追扶桑。
全诗平平叙述,而颇多忧生喟老、穷窘不遇之气,并不如前作之生动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