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郑丽丽,外语系大三学生,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者。
“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作为一名奥运志愿者,大三的学生郑丽丽深切地体会到了这句口号的意义。在奥运村中,她快乐地展示着自己的青春和激情。
家里人承担了她来北京的机票、住宿等费用,让她放心地为奥运服务。郑丽丽告诉记者,奥运会既是运动员的盛会,也是志愿者的盛会。在奥运村里,来宾每天都会看到他们亲切的笑脸,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运动员们在奥运赛场上取得好成绩,其实,那里面还有我们的功劳呢!”电话采访中,郑丽丽开玩笑地说。如今的郑丽丽很自豪,她带着志愿者证件出门时,在北京乘坐公交车、地铁,全部免票,而且,市民对他们都非常热情,这让人感到很有“成就感”。
志愿者居住地距离奥运村有半个小时的车程,上小夜班时,郑丽丽要到凌晨1点才能回到居住地睡觉。而上早班时,早晨起床后洗漱收拾停当,就急冲冲地乘坐班车去奥运村,继续一天的忙碌工作。志愿者值班的时候,工作餐是在奥运村里吃的,每餐2荤2素,还有牛奶、水果和碳酸饮料。另外他们还可以领到“麦当劳”。“虽然很忙很累,但很快乐。”工作中,郑丽丽领悟到,作为一名奥运志愿者就是要付出,为奥运会奉献自己的力量。
由于岗位的特殊性,平常在电视上才能看到的各国体育明星,郑丽丽几乎每天都能遇见,而且还能与他们点点头,打个招呼。这是郑丽丽感到最开心的事情。“运动员们都很亲切,有的还经常主动和我打招呼呢!”郑丽丽说,这时候,她会微笑着对他们说“加油”。“外国的运动员也很礼貌,很多人还会用中文说‘谢谢’、‘你好’。”在工作中,郑丽丽深切感受到外国友人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我是奥林匹克大家庭中的一员,能为奥运服务我很幸运,也感到无比骄傲。”郑丽丽对记者说,在奥运场馆提供服务的志愿者可以观看比赛,但她在奥运村负责安检工作却可以与这么多运动员如此近距离地接触,“很多一起来做志愿者的同学都很羡慕我的岗位呢。”汗水之外,郑丽丽收获的是一份精神的享受。
本文根据《莆田晚报》相关报道和当事人口述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