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安徽大学 - 《安徽大学报》

79级校友返校拾忆,三十年

2013-09-30     浏览(323)     (0)

  大学,是个令人向往和留恋的地方。在那里,曾经播种了许多叫做梦想的种子。多少年后“想回去看看”这句话,就变成了离开校园的“学子们”刻骨铭心的记忆。
  9月15日,安徽大学79级校友返回校园,参观学校校史馆,在行政楼和社科楼等地举行了相关座谈会,重温大学时光。
宋雪梅 外语系(个体行业)
“再回母校,感慨很多。觉得校园变化太大了,这些变化都是30年前根本不会想到的。再回到校园,再看到曾经的同学,觉得好像30年前的美好回忆都在脑海里。真的希望母校能常青藤一样,永远年轻。”
徐键 生命科学学院(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
“时隔30年再看到母校,真的是一切都不一样了。对于母校发生的可喜变化,我觉得真的很高兴。在回母校的路途中都在回想自己的学生时代,都在和同学谈论当年的艰苦奋斗。现在校园的条件这么好,尤其是参观校史馆看到母校取得的丰硕成果,看到那么多杰出的校友出类拔萃,真的感到很欣慰。也希望母校能更多地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实用人才。”
  汪晓岩 无线电专业(南京国家电网电力研究院)
“今天的校园不论是外部环境还是内部设施都好,都比30年前好太多太多。比起当年5分钱,3毛钱一个菜来说,饭菜实在是太好了,今天一顿饭钱就是我们当年一个月伙食费。真心希望母校能越办越好,早日实现名牌大学的愿望。”
李嘉宇 数学系(中科大数学学院)
“现在的校区真的很美丽,校园大,房子新,设备现代化。更重要的是学生的精神面貌很好,更加的自信了。我觉得有自信很重要,更要艰苦努力,刻苦读书,开拓和完善这种自信。”
李国祥 物理系(合肥工业大学附中从事电教工作)
“三十年后重返母校,感到学生们比我们那时候更有朝气,校园更美了,种了这么多的花草。看见桂花也开了,真是鸟语花香。祝安徽大学越办越好!”
刘正坤 外语系(现从事国际货运)
“我们从没想到过安大竟然会有今天这么好的办学条件。希望安徽大学越办越好,成为国家一流、世界一流!也希望安徽大学学子为祖国、为人民努力学习,将来更加行之有效的奉献于社会。”
  严云平 生物系(自主创业,从事商业活动)
“我们那个时代的学习条件比现在差远了,食堂连桌子都没有,打了饭不是蹲在外面就是回到宿舍吃。现在回来学校,看这个校园多漂亮、多美丽、多壮观。祝福我的母校教学不断发展,培养出更好、更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
  竺亮 无线电系(安徽电视台新闻中心)
“学校院系齐全了,学生也多了,有的院系一个原因比我们当时一个学校还多,这说明学校确实发展了。对于学弟学妹,我希望他们可以多参加些社会实践,不要只啃书本,要学以致用。”
汪胜发 无线电(中国联通)
刚进磬苑校区,我就觉得还是现在的安大学生幸福啊,校园那么漂亮,一切都显得那么朝气蓬勃。在这样宽敞明丽的校园里学习,母校学子的心也会更加敞亮奋进!
叶培欣 无线电(上海铁路局)
我在本科的时候是校广播站的,那时设备落后,我们系的学生按个排班生怕广播有问题不能及时处理,即使这样广播的效果还是不好隔三差五出点小毛病。而现在,新校区一到傍晚五点半,广播准时传遍整个新校区。不得不说,母校这几年的硬件设施绝对是安徽省首屈一指的!
陈有为 生物系(安徽省工商联)
安徽大学对我来说太重要,是走入社会走入职场的一块敲门砖,我很感激母校给我的一切,我也祝愿母校的发展越来越好。对于学弟学妹们,我希望他们能珍惜在大学的这几年,努力充实自己,未来安大以你们为荣!
  杨钢 英语系(就职于合肥工业大学)
走出安大我又进入另外一所和她毗邻的学校,三十年来我在一旁见证了她的成长,从龙河校区到磬苑校区,从“211”到省部共建,她的每一次进步都让我这个83年毕业的“老人”感到骄傲,我是安大的一员,我为我的母校自豪!
  当晚11点30分,所有活动基本结束,校友们再一次踏上了生活的旅途。(学生记者:张艳东 赵强 张瑞 田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