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 - 《安徽大学报》
背后的故事———记安徽大学85 周年校庆
八十五载春华秋实,八十五载艰苦奋斗,安徽大学终于迎来了她建校85周年的美好时刻,同时,新的一批安大人也步入这所历史悠久的大学。9月16日晚,“安徽大学纪念建校85周年暨2013年迎新生晚会”在磬苑校区体育馆隆重举行,学养深厚的安徽大学和朝气蓬勃的新同学一起,再一次青春“同行”。
为了安徽大学的繁荣昌盛,多少安大人筚路蓝缕,不倦探索。同样的,这场精彩丰呈又别出心裁的晚会同样也凝结了许许多多人的智慧和汗水,演绎了一出出不为人知的“背后的故事。“一定要担负起责任”
去年的校庆晚会,他是新生,一曲《相亲相爱》让他成了各大晚会的主角。而今年,作为大二老生的杭天,在晚会的组织和筹办中更是充当起了工作人员的角色。
从演员到组织者,他觉得今年的校庆很朴素但却更有味道。没有华丽的舞台,没有绚烂的灯光,有的却是全场最热烈的气氛。“我觉得今年互动更多了,比如让来自五湖四海的新同学用自己的家乡话祝福安大,让我们感觉到,进入安大大家都是一家人。大家都觉得这里是家,这样的氛围才更亲切,才更温暖。”
“当然,没有演出会感觉上台的压力小很多,但作为工作人员,却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看顺序,盯节目,找演员,叫场子,催化妆,这些事他做了不下百遍,只是因为他觉得“一定要担负起责任”。“有付出才有回报”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这次晚会演出的成功,我们排练了很久。”舞蹈演员苏曼这样说,为了这场校庆的晚会,从上个学期末就开始筹划和准备,而且和期末复习赶到了一起,她有点觉得力不从心。
今年的暑假演员们更是提前返校,每日排练。有时候,下午2:30就开始排练,晚上要拍排练到11点才回到寝室,在最热的天气也是如此。单单是带妆排练就进行了三次……而在整个排演的过程中,也出现过很多问题。因为演员少节目多,演员实在忙不过来,就在大一新生中挑选了一些同学,临时参加演出,这些大一新生白天要军训,晚上要排练,真的很辛苦。
甚至就在晚会开始前的最后一分钟,发现《中国美》的节目中缺少了一名舞蹈演员,只能让大四的闻天娇同学临场上阵,这也成为她本科生活的最后一场演出。而对于这些背后的艰辛和种种困难的阻绊,她从来不抱怨,因为她热爱舞蹈,热爱舞台,想在开学的第一课告诉新同学们:“安大充满了爱”。
“掌声和欢呼声让我们百感交集”
作为一名参与2013级新生军训的教官,2011级商学院国防生韩厚利不仅在晚会中代表所有军训的同学讲话,还参与演出了由20名军训教官表演的《想家的时候》。
“军训结束前几天我们才接到校团委给我们表演任务,时间很仓促又不能耽误训练,排练都在晚上9点半之后进行”,韩厚利继续说道,“军训不仅学生们辛苦,我们教官也没有比他们少晒一点太阳。今年是我带的第二批新生,为了更好地和他们交流我花了一周的时间记住他们四十多个人的名字。”每一名教官都值得尊重,当他们20个人整整齐齐的站在舞台的时候也是掌声和欢呼声达到高潮的时候。
当《想家的时候》想起,当LED大屏幕上出现新生那一张张挂满汗水被阳光烤红的小脸,当结束时的“1234”口号声响起,当所有站在舞台的国防生走出内场……军训,真的结束了。
“步入大学最难忘的一晚”
滕子优是2013级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一名新生,今晚他作为被迎新的一员观看了整场演出。
各院系在6点半组织新生进入体育馆,坐定后新生们纷纷由军训时列队的教官带领喊起各院口号拉动全场气氛。“我嗓子都快哑了,不过也算弥补了没能在军演中喊出口号的遗憾吧!”滕子优如是说。
当被问到今晚晚会的感受时,他回答:“在那么壮观的体育馆举办迎新晚会就很难忘了,节目更是让我久久难以忘怀。最喜欢《想家的时候》和《我真的到了安大了》,真的唱出了每一个新生的心声。军训很苦很累,恨不得每天都给家里打电话,但是大学生活又是那么美好令人期待。”
晚会在歌舞《中国美》的旋律中缓缓落下帷幕,这一夜的星光璀璨,必将存留在众多新生的记忆中,陪伴着他们走过青春岁月,走向母校的下一个八十五年,走向更美好的未来。(学生记者:赵强张瑞)